“独立率性,真正按自己的心意而活”
《环球人物》:您对张爱玲有什么印象?
宋以朗:我12岁左右见过她,她对我来说只是家里的一个客人。我对她的印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我姐姐告诉我张爱玲近视,看不清东西,可是她不戴眼镜,所以当她摘下眼镜来你不知道她是不是看得到你;另一部分是我们家佣人告诉我,张爱玲喜欢吃隔夜面包,买了面包不是回来就吃,而是放到第二天面包变硬了再吃。
其他的东西有很多都是人们的想象,有些事根本是创作,比如很多人说她死的时候穿着深红色的旗袍。可是她晚年时身体非常瘦,旗袍是很难合身的,所以她肯定是不常穿。
1955年,张爱玲在宋淇夫人邝文美的陪伴下,在香港拍了上面这张流传最广的照片。她说:“我很喜欢圆脸。下世投胎,假如不能太美,我愿意有张圆脸。”于是她在拍照时头往上抬,显得脸很圆。
《环球人物》:您觉得张爱玲的个人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宋以朗:我觉得对于很多人来说,欣赏的是她的独立,她不想去依靠外人、外力,在那个年代是非常特别的。还有她很真实,她反对那种人造的、矫情的东西,所以无论写文章还是做人都很通透。
我给你看一张照片。这是1955年我妈妈陪着张爱玲在香港拍的一张照片,也是她最广为人知的一张照片。你看这张照片,很容易就会被她的姿态打动,这种充满自信,不服输的姿态。照片这么小,她的生命力、神采和韵味都还是能流露出来。有人总认为她的人生很不幸,晚景很凄凉,但是我觉得这样想的人是因为心里还有陋见,觉得一个女人应该有个家庭,哪怕吵吵闹闹过一生才叫幸福。但是张爱玲开辟了一种活法,幸福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充实地生活。
《环球人物》:到今天,张爱玲去世20年了,还是有很多人喜爱她,为什么她有这种持久的吸引力?
宋以朗:王德威说过,人人仿佛张爱玲。很多人喜欢张爱玲是因为他们从张爱玲身上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我遇到过很多的“张迷”,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段的都有,他们对张爱玲的解读都不同。读得浅一点的人喜欢她小说中迎合自己心意的地方,比如一些金句,一些逆袭的故事,他们喜欢张爱玲的聪明;看得深入一些的,喜欢张爱玲对生活的深刻临摹,他们和张爱玲在对生活的领悟中成为了知音;读得更深的人,喜欢张爱玲的活法,说“范儿”也好,“腔调”也好,其实都是张爱玲的生活态度,独立率性,真正按自己的心意而活,这就是张爱玲的真正魅力。
(文字统筹 许陈静)
(《环球人物》记者 凌云 王肖潇)
责编:许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