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9日,普京手拿父亲的肖像,参加“不朽军团”游行。
不朽的军团
5月9日下午的红场,欢庆并没有结束。15时整,“不朽军团”游行活动开始了。这是一场20万人参加的大游行,人们高举着二战期间参战人员的肖像,纪念老兵。
走在人群最前面的是普京,他手中拿着自己父亲身穿潜艇员服的照片。普京的父亲上世纪30年代在苏军潜艇部队服役,卫国战争爆发后主动报名上前线,被分到步兵团,一度遇险,但凭借当水兵时学到的技能奇迹生还,后来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身负重伤。记者在游行的队伍中还发现了中国人的身影,其中有刘少奇女儿刘爱琴、朱德外孙女刘丽等人,他们手举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人的肖像。
位于胜利广场上的卫国战争中央纪念馆,是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时建立的一座“巨无霸”式军事纪念馆。纪念馆外联办负责人告诉《环球人物》记者,纪念馆不仅将1.1万多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将士名字全刻在墙上,还把他们的事迹录入电子查询机,方便人们查找。
这一天在莫斯科街头,记者还遇到很多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战士。他们手中捧满陌生人送上的鲜花。一位刚刚献过花的年轻人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他来自乌克兰,是专程参加纪念活动的。“我今天买了足够多的鲜花,献给这些卫国战争中的英雄。因为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有很多年轻父母带着孩子,捧着花,看到胸前挂满勋章的老战士,就向他们献上鲜花。有两位老战士一直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对每个前来献花的孩子都表现出极大的耐心,有时还会握着孩子的手聊上半天。
就是在这样的聊天中,铭记历史、热爱和平的种子埋进了又一代人的心底。
“要么守住城市,要么战死在这里”
我亲历的卫国战争
莫斯科战士:
“老天也要消灭德国侵略者”
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红场,悲壮之地。
这是铭刻在红场历史上最特殊的一次阅兵。城外,百万德军围城,苏军只有几十个步兵师勉力防御;城内,德机持续轰炸,苏军强力拦截,各国外交人员纷纷撤离。
天还没有完全亮,斯大林登上了阅兵台,他决定与莫斯科共存亡。在讲话中,他号召莫斯科军民与他一起,坚守此城。数十万红军官兵志气高昂地走过红场,和所有的阅兵不同,他们没有终点,他们直接开赴战场。
这也是红场上最短的一次阅兵,前后仅用了25分钟,但它改变的是整个二战。25分钟后,苏联各地掀起参军热潮,从远东和西伯利亚赶来的援军也奔向前线,苏军在莫斯科的兵力迅速上升到110万人。12月,反攻开始了。第二年4月20日,苏军以70万人伤亡和被俘的代价,把德军赶到了莫斯科城外100至350公里处,首次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希特勒的“闪电战”破产了。
1945年5月9日,莫斯科,红场,狂欢之地。
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1418天苦战,牺牲了2700万儿女的苏联人涌进红场,狂喜呐喊,拥吻起舞,在巨大的苦难过后迸发出巨大的欢呼。那是一个国家经历了漫长的、未知终点的生死劫难,终于抵达彼岸时的痛彻激情。
6月24日,前方的战士回到红场,回到他们出发的地方,用一场新的阅兵宣告胜利和新生。其中200名士兵倒持着战争中缴获的200面纳粹军旗走过检阅台,把旗子抛在红场一侧的列宁墓前,以此向祖国致敬。
为了纪念在莫斯科保卫战中阵亡的将士,莫斯科城外建起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2015年5月8日,晴空万里,91岁的老兵马尔钦科·格奥尔吉耶维奇来到纪念碑前,悼念曾和他并肩保卫莫斯科、最终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战友们。随后,他向记者回忆起这座城市的伤痛时刻——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