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资讯>> 正文

李林:法治建设与依法治国有政治体制改革含义【2】

2014-10-24 14:07: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做客海外网演播室接受专访,对四中全会进行解读。他指出,四中全会的公报又进一步用两个建设把十八大报告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孙晓璇:说得太好了,意义非常重大。公报当中除了一个总目标,还这样提五大体系和六大任务,明确五个体系的总布局是从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等等方面。对总目标进行展开。六大任务是这样说的,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这是五大体系和六项任务的内容,这样一个布局,对于实现总目标起到什么作用?

李林:我想五大体系是对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进一步的细化和展开。就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学理上讲有很多解读,包括很多内容。但是四中全会的公报当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规定在五大体系建设当中,那实际上这五大体系如果概括起来讲,就是两个规范体系,一个实施体系,一个监督体系,一个保障体系,两个规范体系,一个就是讲的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另外一个是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一个是国家的法律法规,一个是执政党的党内法规体系,所以两个可以放在一块理解,都是我们规范体系,都在法治中国建设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接下来就是实施体系,你有了法律法规,包括党内法规怎么在党内实施,就要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实施体系,实施过程当中,如果有问题有不足,有欠缺,就要有一个监督体系推进保障它的实施。最后还有一个保障体系,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从外围上保障,从思想观念文化,从精神上来保障,还可以从物质、经济等等这样一些硬件上给予保障。整个的,我想五大体系构成了一个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五大支柱。

就五根支柱把我们法治国家的大厦支撑起来,把我们法治体系基础上的法治中国的大厦,总体上能够撑起来,它是这样一个原理。六大任务,就是我们把五大体系的要求提出来了,通过什么样的制度安排,通过什么样的环节的主要工作的开展,通过什么样的改革措施来达成总目标和五大体系的建成,这样一个任务的要求。那么我想就是六大任务,六大任务其实如果我们要从一个简单的理解的角度来看,它实际上是这样来看的。

第一个任务就是立法,那么我们立法通过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然后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立法,最后还要保障宪法实施,这是立法方面我们四中全会决定公报当中提出的主要内容。执法方面主要内容就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下来到司法,司法我觉得就是推进司法改革,建设公正的高效的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现公正司法。再下来就是推进全民守法,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然后建设我们的法治社会,这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块。

在四大环节之外,公报有一个亮点,等于提出一个法治队伍建设。过去我们注意到讲到队伍的时候,通常讲政法队伍,公检法司,加强国安,加上律师,可能是我们政法队伍建设。这次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治队伍建设,首先主体的范围扩大了,包括立法,包括法治政府,甚至执政党依法执政也需要有队伍,这是横面上,纵面上还可以延伸到法学研究,法学教育,大学法学院的教授老师还有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甚至本科生,这些源源不断进入我们政党和国家机关当中,也是整个法治队伍的组成部分,所以我想它这个法治队伍建设这个概念提出,首先主体范围扩大了。

那么第二就是法治队伍建设它提出更加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当中的这种专业性,它的队伍的主体性,就是依法治国它不是一个凭空落下来的事业,法治体系建成归根结底要靠制度和人,我们要把制度建设好需要人,把制度实施好需要人,在这样一个人和制度的互动关系中,法治队伍就是一个关键,所以四中全会的公报第五个就把队伍建设提到一个更加突出的,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来布局。

最后一项当然就是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在我们国家党的领导是根本的,法治建设、依法治国是一个更重要的,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牵动全局的,甚至有政治体制改革含义的重大举措,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推进,六大任务的关系是这样一种逻辑,六大任务对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进行了分解。

六大任务对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做了一个动态的分解,五大体系是一个静态的,我们要形成什么体系什么体系,把总目标细化成五大体系,那么实现五大体系和总目标的要求,要通过六大任务的开展,六大工程的推进来实现五大体系建设和总目标的这样一个要求。所以从假如总目标是一个金字塔,宝塔尖,五大体系是五根柱子,六大任务就是最基础的工作。

孙晓璇:一块块的砖。

李林:是一个金字塔似的,最后是六大任务在支撑整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和战略任务的开展。

孙晓璇:说得太好了,把整个比喻成一个像盖大楼一样,大家觉得更加明白。

李林:建设法治国家的大厦。

孙晓璇:框架就搭起来了。公报当中还这样提到,说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及责任倒查机制,这个应该怎么理解,这个主要针对的情况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李林:这次四中全会的公报当中,有很多重大的改革措施,那么刚才您讲到的,就是重大决策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就是重大改革措施之一,也是这一次四中全会公报当中的亮点之一。那么它主要针对什么问题呢,就是在我们以往的重大决策当中,特别地方党委,地方政府的重大决策当中,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还比较严重,特别是领导是三年五年一届一任就换了,换了以后,前任领导,前任集体决策做出的一些工程,做出一些安排,后任的决策就随意给它改变掉了,推翻掉了,另起炉灶重开张。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地方的绿化工程,一换领导以后就烟消云散了。

孙晓璇:烂摊子的事儿就无法解决。

李林:有些景观工程,等等等等这些工程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和政绩工程考核联在一块,所以决策有时候就缺少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那么这样决策最后它产生的后果就是决策完了以后不用承担责任,然后决策造成的损失,等我一离任以后跟我没有关系,后人不用承担责任,这样一种体系导致我们领导和决策的一些重大的失误,甚至一些浪费,群众对这种现象很有意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决策的错误失误,造成的损失和浪费是更大的腐败。是隐藏在某种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背后的腐败,所以四中全会的公报提出这样一个纵深责任追究,就要求我们的决策者,不仅要考虑到你这一任,而且要考虑到长远,而且如果决策出现重大失误,造成重大严重后果,终身负责,终身追究。

这样所有的决策者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为官,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执政,最后做出重大决策要对党负责,要对人民负责,要对地方的经济社会负责,特别是要对人民负责,如果不负责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那么就要终身追究你的责任,甚至你退休了,都要追究你的责任。我想这样一个问责制度,终身追究制度是针对现实国情当中一些决策当中的制度缺陷,做出的重大改革是非常有法治意义和政治意义的。

孙晓璇:说得太好了李老师。继续往下看公报当中还有一个说法挺有意思的,就叫巡回法庭,巡回法庭将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这个说法对司法程序有着怎么样的影响?

李林:我想理解公报的这一段,关于法院检察院司法改革新的安排和布局,首先应该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改革当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17项改革整体的安排衔接起来看。它是对三中全会决定当中司法改革的17项改革任务进一步的增加、拓展和深化。

那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这一次四中全会的公报当中提出了比如说像最高法院设立巡回法庭,那么设立巡回法庭它的最基本的初衷,就是要针对一些跨省,跨两个省或者多个省的这样一些案件,还有针对地方上,省级地方上可能出现的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再就是一些疑难、复杂的,地方难以把握和解决的案件,最后由最高法院派出巡回法庭主动去解决,主动去审理,主动去裁判,这样是符合我们司法改革,解决地方化和行政化的这样一个重大举措。

我想这一次司法改革第二个重点或者亮点,就是推对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我们国家法院、检察院,特别是法院不包括检察院,法院的审判权又审又执,因为法院有执行庭,审判完了以后由法院执行庭去执行,那么如果从法治原理上来讲,法院是行使审判权,审判权属于司法权的范畴,执行权可以说基本上是属于行政权的范畴。又审又执,就类似于审判权和行政权不分。

(责编:邢若宸、黄达)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 四中全会 公报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香港“占中”者继续集结与警方对抗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18岁女大学生为高额学费做脱衣舞娘(组图)

图片故事:环球小姐训练营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