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讀者文摘

被裁掉的一代(1)

2013年07月12日11:26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7月12日電 《讀者文摘》7月份發表了題為《被裁掉的一代》的文章。

    全文摘編如下:

    他們畢業於經濟下滑之時,這些20左右的年輕人開始重新書寫成功的規則。

  當以一個成年人身份開始新的獨立生活時,伊麗莎白隻能在阿拉巴馬蒙哥馬利市租得起一個每月455美元的一居室公寓,她還有一套有著動物園圖案的不搭配的舊家具,包括一個可折疊的咖啡桌,大小和面積僅能放下一個披薩餅。一輛跑了62000多英裡的二手車。一部老式的翻蓋手機,這部手機經常被她那些有時尚智能手機的朋友們嘲笑。一個沒有光驅的上網本,和一份年薪12000美元的工作,這份工作使她可以負擔得起衣食,避免向父母伸手要錢生活。

   “我沒有夢想將來要有所大房子,我也沒有夢想要要有一個大家庭和時尚的轎車,”伊麗莎白說。她希望有更有意義和目的生活。這也是她為什麼從紐約州立大學政治學專業畢業后,選擇到美國志願隊工作一年的原因。美國志願隊幫助她重塑了自我。那是一個位於蒙哥馬利市為低收入家庭免費提供房屋維修的組織。除了她的薪水外,伊麗莎白還能得到5500美元來還她的助學貸款。但是對她來說,這份工作的收獲不是一張工資表能體現出來的。“我們應該關注於目標,小一點自私,我們應該考慮更大的范圍內的事。”當美國志願隊的工作結束后,她計劃加入和平組織。“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好人,成為一個可以好好對待他人的好人。”

    伊麗莎白的這些利他主義部分地來自於父母近幾年的經歷。她母親是一名主教牧師,父親是一名失業的IT工程師,住在加利福尼亞格蘭多拉,在那裡,伊麗莎白長大成人,她還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過去的10年,他60歲的父親,已經失去了兩份工作,都是因為公司被出售給了更大的企業。“那種生活確實讓我害怕,陷於公司帶來的困境,每天隻想著如何賺錢”

    為了節省學費,伊麗莎白3年半就完成了4年的學業,大學最后一年,她在學校研究所和圖書管裡有份每周工作20小時的工作。除了努力獲得學位外,伊麗莎白還獲得了對生活新的認知和看法。她說“每一代人都越來越幸運,我不知道我們這代人是多麼幸運,但是我們的手機真需要更新的那麼快嗎?”

畢業生:面臨挑戰

    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濟下滑已經徹底改變了美國,包括掌握國家未來的年輕人。自2007年12月經濟衰退以來,數百萬的大學生從學校踏入社會。

    他們有時被片面的定位,比如懶惰,自我中心,不成熟,滿足於住在父母的地下室裡和開他們的車。超過40%畢業生搬回家裡和父母一起住,但是如果把這稱為一種生活選擇,那是不公平的。從1998年到2011年,失業率已經提高了6倍,從1.9%提高到12.6%。

   慢慢的,高失業率已經開始嚴重影響到的他們的剛剛開始的職業生涯。盡管最近經濟有微弱復蘇,但是失業率依然是丑陋的7.5%。隻有一半的畢業生可以找到一份全職工作,而他們從事的工作,隻有40%需要大學學位。這是羅格斯大學的公共政治和政治學教授佐京調查得出的數據,他長期從事年輕人就業方式研究。他們的平均起薪大約是27000美元,相比2007年,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他們畢業時平均有20000美元的助學貸款未還。他說“助學貸款要遠遠高於消費貸款,共有上萬億元,這是非常讓人擔心的問題。”

   助學貸款巨大的負擔,需要用10多年來償還,這會讓很多年輕人選擇更簡單的生活。這也意味著許多意味著成年人裡程碑式的事情,比如結婚和有自己的家等事情都需要向后推遲。根據普魯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顯示,年輕人住房擁有率包括有任何形式貸款的,已經下降到78%,這是自1983年開始這項調查以來的最低值。唯一增長的是助學貸款,在2010年,有超過40%的年輕住房擁有者同時擔負著助學貸款,9年前這一數據隻有26%。

    助學貸款的壓力已經使年輕人謹慎對待消費類貸款。我現在有助學貸款要還,所以其他方面的消費還是能省則省,伊麗莎白的前室友凱蒂說,“也許以后我的助學貸款還清后,我會有張信用卡,也許沒有,沒有債務的生活該是多好啊。”

   好消息是被裁掉的一代正設法建立起樂觀的心態,還有決心和適應性。克拉克大學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18到29歲的年輕人對他們的未來還是很自信的,他們相信可以得到生活中想要的東西。他們認為沒必要有充裕的銀行存款。面臨非常差的經濟形勢,親眼目睹父母丟掉工作,房子和存款,許多年輕人開始重新思考上一代人的價值觀和觀念。熱衷追逐名利,大房子,昂貴的車,裝滿信用卡的錢包,這些對他們的吸引力已經越來越小了。相反的,年輕一代正在創造一個全新版本的美國夢,一個建立在朴素,服務,高尚和責任基礎上的新美國夢。

“他們不再一味的追逐金錢了,”杰夫阿奈特說,他是主持這次民意調查的心理學研究教授,也是《我們的成年人何時才能長大》這本書的作者。“他們要找一份自己真正想期待的工作,而且他們想對世界做出更多貢獻。”

凱蒂:朴素

    凱蒂,今年23歲,是一名大三學生,目前還在波茲坦市的大學裡,同時忙於學業和3份工作:學校兒童圖書館的助教,在一個陽光呼叫中心的負責基金募集電話,同時是一個伴唱歌手。她還記得大二時,當她的母親失去了當教師的工作時,全家人是多麼的擔憂。凱蒂的學業需要父母同時在職才能負擔得起。(她父親是瓦薩達大學科技處的一名助理工程師),但是一切都變了。她說:“我們必須放棄一切信用卡。”凱蒂沒有也從來不想有信用卡,“我不願意過那種一直背負著債務,而且腦子裡要不停地要去想的生活”。她開始自力更生,不再向父母要錢。到2014年,她畢業時,預計會有30000美元的助學貸款要還。

    整個國家很多學校都把音樂系給取消了,所以如果還是按照自己的興趣所在,想找一份音樂教師的工作,可能會比從大學畢業都難,所以她決定畢業后,挑戰下自己,決定在美國找一份別的工作。

    過去的幾年隊凱蒂說是她發現自我的一段歷程,她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珍視朴素的生活,“我不是一個追求物質的人,需要很多漂亮衣服和時尚的包。我也不需要很多錢,過舒適的生活。那應該是一種美好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通過自己努力然后取得回報的實現感,當被問到畢業典禮時會有什麼想法時,她簡單的說:“我一個人實現了這件事。”

 

作者:Barbara Kantrowitz

被裁掉的一代(2)

 

分享到:

(責編:邢若宸)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國際頻道今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