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讀者文摘

讀者文摘:你懂我的意思

2013年05月30日14:46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5月2日電 《讀者文摘》雜志發表題為《你懂我的意思》文章。

原文摘編如下:

語言一直都是變化的,但我們最關心的不是詞語本身的意思,而是這些詞語的引申義。

當我們對某人說車窗“起風”了,有多少人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我們其實是想讓別人按下一個電子按鈕(把窗戶關上)。

每天,我們都會用這樣的詞語來交流,它們也早已脫離了其原義。像“儀表盤”、“隨身行頭”、“提心吊膽”這些普通詞語,它們的原義僅僅指“走得遠”。可以說,原義對如今詞語的使用除了歷史層面外影響甚微,正如我們現在用這幾個詞來表達更豐富的意思一樣。如果這樣的詞語在生活中變得越來越多,該怎麼辦呢?你總不能問一個小孩子“來說說這個詞的原義”吧。

DJ,灌(唱片)和其他的“遺跡”

如果你會記得“甲殼虫”樂隊巔峰時期的樣子,那麼你就處在一個認為老式唱片永遠不會被淘汰的時代裡。因為CD的產生,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崛起,六、七十年代盛行的黑膠唱片,會在八十年代中期終結。盡管市面上還是有新款黑膠唱片,不過隻有有錢的“黑膠”愛好者和喜歡低保真音樂的傻子才會買。現在,我們還是會把說話像“壞掉的唱片”叫做“nag”,形容一個人一成不變叫做“stuck in a groove”。

那項娛樂,老土

即使現在的電視機變成長方形,也不能阻止你怕孩子得“四角眼”而不讓他們看電視過長,對嗎?你不是唯一一個擁有這種過時思維的人。即使早已被人遺忘的雙凸透鏡屏幕被嵌入了用於早期電影的金屬銀,娛樂寶典Variety也終將是“銀屏時代”的象征。

主屏幕的設計一直在發展,但我們的語言沒有。在DVR代替了VCR后的十年裡,我們還是會說“錄”一個節目稍后看。

變化並非不好

對於有些陳舊的詞語,我們很樂意看到它消失,比如車裡的點煙器。進入我腦中的,還有“最后一杯”這個說法。在以前,我們絕不會錯過很貴的越洋電話,但幸虧現在有了預付費電話卡和Skype的出現。

世界永遠在不停的變化。有時候,語言隨之而變,但有時也頑固不化——下次當你打開雜物櫃時,可能要思考一下了。

作者:Hazel Flynn

譯者:邢若宸

分享到:

(責編:林浩)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國際頻道今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