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夫:大地之大,我们还要互相倾诉

2017-12-12 11:06:02 海外网
分享:

20世纪80年代后,胡德夫由民歌手转为台湾少数民族权利运动参与者,受当局封杀打压被迫流浪,陷入无歌可唱身心俱损的低谷。但那段经历,却是他真正“歌唱”的开始。

图片3

胡德夫随笔新书《时光洄游》

  三个臭皮匠决定把歌种下去

  回望“荒芜”的上世纪70年代,胡德夫说,台湾之前也没有民歌,是自己与李双泽、杨弦(后被并称“台湾民歌运动三君子”)三个臭皮匠决定把歌种下去,然后土地上总会开出花来。“我们不是音乐系出来的,只是社会上一群小毛头,搞古典音乐的人说我们是一群无病呻吟的人,但我们同时也提笔起来在歌里面写写我们的故事。”

  胡德夫后来也常说,李双泽提倡“唱自己的歌”,开启了自己的溯源之旅。但在胡德夫心中,陆森宝是率先踏上这条路的可敬先驱。那首自己时时唱起的《美丽的稻穗》,并非卑南人的古调,而是陆森宝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背景是1958年金门炮战。

  农田里的水稻到了黄熟收割时,近2000名卑南人青年却被征兵调遣,驻守金门前线。那时台湾卑南人全部人口尚不足一万人。大片稻田无人收割,风中只有妇孺老幼的悲泣。陆森宝写歌呼唤炮战前线的孩子们,告诉他们现在的家园有多美丽。

  胡德夫在即将面世的随笔新书《时光洄游》中说:现在两岸早已没有了战争,但每次演出的时候,我依然会将《美丽的稻穗》列入自己的演唱歌单。不仅因为它是我们卑南人的歌谣,在我真正了解这首歌背后的意义后,我更要大声地将它唱出来,让更多的人听到。

  “如果一首歌不能引发人们的思考,那唱来又有什么意思呢?”胡德夫在两岸唱着这首反战歌曲,希望台海不要再起波澜。“残酷的战争给两岸的人们留下那么多痛苦的回忆,到了不再打仗的年代,我很想到大陆看一看,也许真的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

  胡德夫指的是留在大陆的台籍老兵,他们当中有些是台湾少数民族。1989年,胡德夫踏足大陆,去云南参加有关少数民族的学术研讨。1个月的活动结束时,在中央领导的安排下,胡德夫前往北京。首次大陆之行,胡德夫去了很多地方,一待就是45天。

责编:吴正丹、武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