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 评论 资讯 财经 华人 台湾 香港 历史 社区 视频 新加坡 德国 荷兰 滚动

肖全,在生命中行走千次

2016-08-18 10:33:28 环球人物
分享:

肖全被誉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用相机记录时代,镜头下有三毛、崔健、杨丽萍等。

1470979225701.png

肖全镜头下的马克·吕布(图片来源:《环球人物》)

一直拍,直到有一天走不动

肖全特别信缘分,“有些人,你在街上遇到了,也就遇到了。像昨天福州路上那个老头,明明就在那里弹琴,这个缘分是老天爷给你的”。肖全认识法国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就是一段奇妙的缘分。在他的新书《跟着马克·吕布拍中国》里,肖全把那段缘分娓娓道来。

1993年初,在广州,肖全认识了法国驻广州领事馆的文化参赞维罗妮卡。有一天,维罗妮卡问肖全:“你知道马克·吕布吗?他要来中国,想找一位摄影师做他的助手,最好能讲法语或英语。”肖全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自己,然后他开始恶补英语,并大量翻阅有关马克和西方摄影师的书籍。

马克·吕布是玛格南图片社的元老之一,也是一位真正秉持玛格南独立精神的摄影家。作为首位获准进入新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他在上世纪50年代便开始记录和报道中国。好奇心与人文关怀正是摄影师马克的精神核心。

马克·吕布1971年在上海芭蕾舞学校拍的一张照片让肖全印象深刻:主人公是一个长着酒窝的女生,扎着小辫子,穿着白衬衣,微笑着,桌上放一本红宝书。在外国人眼里,“文革”时中国一片混乱,马克·吕布的这张照片让他们看到了中国居然还有如此清澈的眼睛,如此清新的形象。

之后的很多年,只要马克·吕布来中国,肖全便是他唯一的助手。与马克的忘年交对肖全影响很大。“他让我更明确地意识到,一个摄影师身上肩负的责任。”

马克的镜头里很少出现暴力和阴暗面,他发自内心地关注中国这片土地。肖全说,“他的很多照片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我们虽然不可能通过照片重建这个时代,但或许可以通过照片改变一些东西。”

这股人文情怀,也从肖全的照片里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相由心生。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你内心影像的投射。你为什么选择在那一个刹那按下快门,取决于你的内心。”

都说马克·吕布只能让人敬仰却难以效仿,但有一点肖全坚持效仿,“马克·吕布一直在世界各地工作,直到他走不动。2010年,他已经87岁,还在黄浦江边的一个楼上拍照片,我看他托相机的手都在抖。他真的需要多那一张照片吗?我看到了他身上非常可贵的精神,我会像他一样,一直拍,直到有一天拍不动。”

责编: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