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女青年领袖,温柔地改变世界

2016-07-08 09:18:22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在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全球青年领袖”名单中,入选的121位人士中,女性占据了半壁江山,充分展示了女性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李一诺

  让更多人成为“乐天行动派”

  李一诺,39岁,清华大学生物系学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2015年6月出任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长期关注人类健康挑战,积极推动慈善公益领域的国际合作。

  作为全球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会的中国掌门人,李一诺的头衔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此外,她的身份还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麦肯锡前合伙人、公众号“奴隶社会”共同创办人,以及3个孩子的母亲。

  在外人眼中,李一诺是“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典范”,她自己却觉得“生活没有平衡点,如果有也是装给别人看的”。她甚至把生活比喻成“酒驾”——虽然别人看来歪歪扭扭,但自己很high,在保证不出事故的前提下朝着目的地蜿蜒前进。在她看来,很多事情根本无法预期,所以不必过多关注“平衡”,因为它可能带来更多的焦虑和不安,倒不如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乐天行动派”。

  李一诺曾经是跨国公司的高管,因为与盖茨的一次长谈改变了自己的职业方向,那次两人聊了两个小时。“他对我讲为什么要做慈善,还有一些我们平时不会去想,也没有解决办法的全球问题,比如健康、粮食安全。现在我们大多不用担心下顿饭吃什么、今年的谷物产量够不够,但这些事还得有人去思考,比如应该种土豆还是小米,因为不同农作物的产量差别很大,对当地人的生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次谈话给了李一诺很多启发,认识到公益慈善的真正价值。“通常越是影响力广的事情,做的人反而越少。因为影响力大的议题需要全社会多个组织的协调,复杂度很高,而能获得的资源却很少。因此,公益慈善组织要带头探索新的模式,一旦成功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真正开始解决问题。”

  盖茨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愿景是“所有人都能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自从2007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后,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就一直围绕着健康和发展这两大主题开展。李一诺上任一年多来,团队及合作伙伴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去年10月,我们与卫计委合作开展了新一轮的结核病防控项目;今年1月,我们与清华大学签署协议,联合在北京建立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5月,我们与国家旅游局联合推出的‘全国厕所创新大赛’举行了颁奖仪式。”这个大赛收到的方案来自多个国家,创意五花八门,都是针对无水、无电、高寒和生态脆弱等特殊条件设计的。李一诺说,希望这些创新方案能切实改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卫生状况。

  “希望我们的资金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吸引更多资源,汇聚成一个可以共同发挥作用的平台,从而实现系统性的改变。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催化式慈善,与传统的捐钱捐物非常不同,也可以说是‘最不像慈善的慈善’。”

  这种合作通常需要“三足”——政府、营利性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各施长处,共同合作,才能实现最终的社会目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基金会在2000年发起成立的GAV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其工作方式并不是直接为贫困家庭购买疫苗,而是通过发行“疫苗债券”,在资本市场筹集项目资金,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和生产成本,实现全球疫苗免疫系统的可持续改变。在一整套体系的运作下,GAVI把3项优先疫苗的人均免疫成本从2010年的35美元降低到2014年的22美元。

  李一诺坦言,女性在专业领域里的确要面对挑战,最绕不过去的事就是生孩子。外界好奇的是,她如何在兼顾事业的同时,4年中生了3个娃。李一诺觉得,首要的一点是保持旺盛的精力,锻炼必不可少;另外就是关注自己的精神层面,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先要领导好自己才能领导团队”。在她心目中,当领袖首先要具备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看得清未来方向,其次要“接地气”,真正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同时脚踏实地。

  对于未来中国的慈善事业,李一诺充满信心。“中国家庭财富总值在2015年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慈善活动日益踊跃。许多企业家积极投身公益,越来越多的私人基金会涌现出来;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对普通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参与公益起到了推动作用。”她看过一组数据,在腾讯网的捐款平台上,79%的捐款人为15—29岁的青年人。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乐天行动派’,面对世界性的问题和挑战都能乐观对待,把自己内心的充盈变成正能量,影响周围人。此外还要有行动,这不仅仅是去一线挽起袖子做事,也包括把自己的想法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责编:满晓彤、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