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赠的B面:美国富豪捐赠并非给政府
2015-12-14 08:34:41 国际金融报陈-扎倡议计划属于营利事业,可以投资于私人的企业,甚至,可以将钱从这笔基金取出,进行政治捐献、游说国会议员、商业投资,并且回收以上投资所得到的一切获利。
慈善,与名利离得很远,与名利离得最近。
慈善,与道德无关,但是很多人愿意将慈善等同于道德。
慈善是什么?这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也是一个商业运营概念。
在硅谷,前有比尔·盖茨,今有扎克伯格,在这场慈善接力中,慈善的名利观、道德观、以及运营理念,都在发生变化。
“这个孩子的诞生让我们考虑到,应该竭尽所能为她以及她这一代人改善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做出这个决定。”
女儿Max出生当天,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和普莉希拉·陈对外宣布,将他们的99%脸书股票(市值约450亿美元)捐给他们将成立的新慈善机构。
为慈善,又一位美国富豪“掏空”了荷包,截至目前,美国有近万只家庭慈善基金。是什么样的税制环境、财富观促发富豪乐善好施?因为力量越来越强,一些家庭基金会甚至代替了政府的部分职能,是什么样的视角让美国部分主流媒体对这种现象提出了担忧?
顺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揭开慈善捐赠的B面。
新模式
与传统的慈善基金会不一样,陈-扎倡议计划,可进行政治捐献、游说国会议员,可赞助非营利组织之外,也能进行私人投资
扎克伯格并非“裸捐”给其他慈善机构,而是转移到自己名下一家性质属于“责任有限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LLC)的慈善基金——陈-扎倡议计划(Chan 扎克伯格 Initiative)。
陈-扎倡议计划属于营利事业,可以投资于私人的企业,甚至,可以将钱从这笔基金取出,进行政治捐献、游说国会议员、商业投资,并且回收以上投资所得到的一切获利。相比之下,慈善机构具有许多严格的限制,不能做为政治游说或营利用途等。
扎克伯格说明,以有限责任公司代替传统的基金会结构的重点在于使陈-扎倡议计划能够弹性运作,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除了可赞助非营利组织之外,也能进行私人投资,还能参与政策的辩论。
与之相比,微软(Microsoft Corp)共同创办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成立的慈善基金会多半支持非营利组织,而且每年必须拿出至少5%资产捐赠,但陈-扎倡议计划并不受此类限制。
按规划,陈-扎倡议计划将从现在开始分批捐款,目前已展开了对非营利教育组织、干净能源事业、对抗伊波拉病毒组织及医院等多项资助计划,他们未来还会再宣布更多的计划。
此外,陈-扎倡议计划由于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架构,扎克伯格夫妇无需卖掉股份,给他们更多保有股份的时间弹性。如果这个倡议是以基金会形式成立,在这方面就会受到限制。
扎克伯格此举凸显出了一种新兴慈善模式,这种模式在传统依靠捐款的基金会模式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企业结构和慈善目标的融合,反映出了部分硅谷的思潮。”印地安那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Lilly Family School of Philanthropy)院长阿米尔·帕斯克(Amir Pasic)说,“这种慈善模式起始于eBay创始人彼埃尔·奥米迪亚(Pierre Omidyar)创建的慈善投资公司Omidyar Network,融合了有限责任公司和基金会的运营模式。”
圣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马库拉应用伦理学中心(Markkula Center for Applied Ethics)领导学伦理的负责人斯基特(Ann Skeet)也将扎克伯格夫妇的举动与Omidyar Network相提并论,对他们尝试不同慈善模式的做法表示赞许。
Omidyar Network前法律总顾问威尔·菲兹帕特里克(Will Fitzpatrick)表示,奥米迪亚一开始创建的只是单纯的基金会,但是因为这种模式的限制促使其改变运作思路,“除了慈善事业,Omidyar Network还同时投资非盈利和盈利组织。菲兹帕特里克表示,基金会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慈善模式,但不是惟一方式。”
“他们不会以一种传统慈善模式运营,相反,他们会试图借助商业模式来达到慈善目的。”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事务和慈善学院教授莱斯·林克斯基(Leslie Lenkowsky)表示。
大圈子
美国的超级富豪捐款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盖茨和巴菲特发起“捐献承诺”运动只接收亿万富翁(资产超过10亿美元以上),截至目前已有138位成员
美国有非常多的家庭慈善基金会,比如,洛克菲勒家族成立了4个基金会,把家族的绝大部分股份都捐。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2000年与妻子在美国西雅图成立”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会,基金会致力于改善贫穷地区的卫生与教育,例如投入疟疾研究、改善稻米生产、研发水资源过滤设备等。
股神巴菲特在慈善事业也具领头地位。2006年宣布捐赠436亿美元股票给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及另三个基金会,是美国历来最大笔捐款,2012年他再度宣布捐出31亿美元。巴菲特另一项知名的慈善活动是“拍卖午餐约会”,每年在eBay拍卖,得标者可与他共进午餐,当面向投资大师请教,所得捐给格来德基金会。他很早就说过,不会留太多钱给子女,”我会给他们足以发挥长才的帮助,但不会给得多到让他们一事无成”。
2009年,盖茨和巴菲特发起“捐献承诺”(Giving Pledge)运动,呼吁全球富豪响应,让财富发挥更大用途,截至11月8日,共有137人签署,包括微软共同创办人艾伦、纽约前市长彭博、维珍集团创办人布兰森、特斯拉汽车创办人马斯克、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等人。
“捐献承诺”是一个旨在鼓励全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签字并宣誓将其财产的大部分捐赠出来并用于慈善事业的一个非营利组织。这个组织的主要成员均为亿万富翁(资产超过10亿美元以上),当然加入之后资产因为捐赠而低于10亿美元,也是可以加入的。“捐赠誓言”需要捐赠者与该机构签署协议,签署协议就意味着自己要将财产的50%以上以各种形式捐献给这个社会,如果出现了诈捐、反悔等情况,属于违约行为。虽然“捐赠誓言”不会对违反协议的人作出处罚,但整个社会和违反者所在的行业将会认为此人“严重失信”,会对其以后的商业合作多加考虑。
11月9日,“捐献承诺”迎来了第138位“客人”——扎克伯格夫妇。事实上,近些年来,愿意“裸捐”的富豪群体呈现年轻化。也许最大的原因是基金的可控制性。选择在有生之年对外捐献,慈善家可以主动选择基金的使用领域,能够让这些慈善基金的使用率达到最高。如果在死后捐献,这些基金的使用可能会违背捐献者生前的初衷。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