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跨国经营如何“入乡随俗”?

2015-09-10 08:08:45来源:国际金融报 分享:
字号:

  伴随着连锁企业跨国经营的巨大市场机遇,其经营风险不可忽视。国内和国外市场之间可能存在较大文化差异,导致消费趋势难以完全趋同

  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把握不同地域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成为每个跨国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

  早在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地球村”(global village)概念。如今,半个世纪前的这个预言正在慢慢成为现实,互联网崛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俨然形成了一个“村落”。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

  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不仅要与当地公司抢占市场份额,还要与同在一国市场的其他国企业争夺市场。而“入乡随俗”往往成为它们迎合本土消费需求的最佳路径。成功的本土化策略不仅可以提升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更可以对企业业绩带来直接利好;反之,本土化策略用得不恰当,不仅难以打开当地市场,甚至会损害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声誉。本文结合经典案例,与读者一起探讨企业跨国经营的本土化战略。

  认识消费者

  所谓本土化战略,简言之,即外来企业融入本土市场所采取的一种营销策略。指一些跨国经营的企业、公司为了在所在国、地区获得最大化市场利益,充分满足目标市场国的市场需求,适应本地区的文化,利用本地区经营人才和经营组织生产、销售适应特定地域的产品和服务,而实行的一系列生产、经营、决策的总和。

  众所周知,每一个跨国公司的背后都是极具母土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作为支撑。然而,当踏出母土扎根他乡的时候,它们面对的将是一群有别于母国的消费者。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着风格迥异的人文。因此,在各跨国公司激烈的竞争中,谁更了解目标消费者,谁就能脱颖而出,反之则难以立足。这样看来,星巴克进军澳大利亚市场似乎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2000年,星巴克入驻澳大利亚,在悉尼CBD开张第一家店面,随后迅速扩张至87家。然而8年后,星巴克却一口气关掉了61家店面。至2014年,星巴克在澳大利亚仅保留了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维多利亚州的22家店铺。星巴克的澳大利亚之行可谓来得凶猛,去得也快。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澳大利亚消费者“精通”咖啡文化,导致星巴克在这一市场上举步维艰。星巴克亚洲太平洋地区事务主管约翰·卡尔弗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澳大利亚市场拥有非常成熟的咖啡文化。”的确,澳大利亚的消费者对咖啡几乎是吹毛求疵,推行“快餐式”咖啡的星巴克满足不了他们的口味要求也很自然。

  当行走在墨尔本、悉尼等城市的大街小巷时,你会发现随处可见的咖啡馆或许更能代表澳大利亚的日常生活。据了解,澳大利亚人2013年人均消耗520杯咖啡,平均每人每天的咖啡消费不止一杯。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谷歌,单品咖啡,Aptoide,Nextag,经营组织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