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压倒性技术兵器:日军为何总能以少胜多

2015-08-06 10:40:59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分享:
字号:

1438829477216309.jpg

1938年5月5日,徐州会战,搬运炸弹的日军航空兵

决定性的优势

与炮兵相比,日军的装甲兵和航空兵虽然对中国军队威胁也很大,但与日军师团的配合或多或少会有问题。虽然在日军的三单位制师团搜索联队中编有一个轻装甲车中队,但大部分情况下,面对中国军队的坚固防线,日本都会派出独立战车联队和专业工兵部队支援步兵和炮兵作战,不过由于日军坦克的性能较差,虽然中国军队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手段,但却总能依靠不怕牺牲的反坦克步兵和构筑合理的反坦克障碍来克制日军的坦克。例如关麟征对台儿庄日军坦克的表现就有如下评价“敌战车虽多,但受我小炮射击,及步兵破坏,大失效能,近几不敢使用。”

而日军的陆军航空兵,对中国军队的威胁则是逐渐增加的。在抗战爆发时,中国陆军始终缺乏足够的防空武器,但在战争初期,中国空军凭借苏联援助和自身勇于牺牲的作战精神,给日军造成了较大打击,此时日本陆航对中国军队而言,“其飞机初对我守城部队具有轰炸威力外,在野战中,实无大效用(语出台儿庄战役总结)”。但到1940年之后,随着中国空军损失殆尽,日本完全控制了战场制空权,其航空兵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完全替代炮兵的作用,例如在浙赣战役中,日军“多以飞机轰炸,代替炮兵,发挥威力甚大(语出《浙赣战役之检讨》)”。

单纯从纸面上计算,日军的师团在技术兵器方面甚至超过中国军队的军一级单位。而且日军在炮兵和其他技术兵器方面具有绝对的数量和质量优势,单个日军师团甚至可能调集中国军级甚至集团军才能调动的技术兵器支援进攻。因此中国军队在作战中,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并且最大程度发挥机动性和地利人和的优势,才有可能抵挡住日军的攻势。日军凭借优势的炮兵和航空兵,可以用较少的兵力固守待援。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即便有数倍于日军的兵力优势,却只能且战且退,而且每一次战役都要付出几倍于日军的牺牲,仍不一定能达到预想的战役目标,这是中国作为农业国抵抗日本这样一个工业强国侵略时必然陷入的困境。因此,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如何能够扬长避短,抵消日军的装备优势,发掘蕴含在农村和民众间的战争潜力,将庞大的人口和广袤的国土变为打击侵略者的战争基础,是摆在中国抗日军民面前最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问题,谁能解决这一问题,就能够领导中国走向抗战的胜利。(文丨白孟宸)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日军,胜多,多国,兵器,手机壳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