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委员会被架空
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分裂之后,仍然实行委员会制,但总委会和主席都被取消了。布尔什维克1918年才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列宁去世前,俄共从来没有“党首”的职位设置,理论上也永远不会有。
列宁生前只是被党众视为最核心领袖,这来自于他的党内资历和声望。但他从来没有担任过党首,从职务上说,他只是中央委员之一,与其他人是平级的,但他的意见很大程度能影响中央委员会的人选。
1918年的斯大林
十月革命未有太多流血,也没有激烈的战斗。二月革命后的政府之所以叫“临时政府”,就是几乎所有党派都有共识,召开立宪会议,定于1918年1月5日全国大选产生,布尔什维克也不敢公开否定立宪会议选举。
十月革命本身也没有引发内战,当时各党派没太把布尔什维克的政变想得多严重,认为选举时把它选下来就得了。结果大选中,社会革命党成为第一大党,得票40%,获得703席中的370席;布尔什维克在接管政府、具备多种资源优势的情况下仅得票24%,获175席。列宁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并且武力镇压了上街示威的各党派及民众,这才全面引爆了俄国内战。
战争时代,列宁认为需要更集中权力以调用人财物力,提升组织动员能力,并要在全党贯彻自己的意志。列宁的建党原则开始无限制扩张到国家和政府各个领域,进一步得到强化。苏维埃是社会主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社会主义各党派组成,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工农选举产生,并可以罢免、废除官吏、军队和警察 这是原本包括布尔什维克党内(写入列宁《四月提纲》)的激进左翼政党赞同的基本原则。
内战爆发后,实际情况是国家所有权力全部集中到党手中,权力和暴力机构的规模被无限扩大,各级苏维埃的决议需要各级党委批准才能生效,其权力被党权架空,最后还规定,最高权力机关要在布尔什维党的领导下运作。
列宁嫌中央委员会议太麻烦,1919年俄共八大时,在中央委员会设立了“政治局、组织局、书记处”三个权力机构,这是中央机关的源起。作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中央委员会,其权力也逐渐被这三个机构,尤其是书记处和政治局架空。斯大林这次被挑选成为政治局和组织局成员。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