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8月,列宁(左)和约瑟夫·斯大林在莫斯科郊外的高尔克村
俄国是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所以各社会主义政党相当重视民族理论的研究。当时孟什维克的知识分子比布尔什维克多,他们中有很多人写过民族理论文章,令列宁羡慕不已。而在布尔什维克党中,只有一个格鲁吉亚成员斯大林经常发表民族理论文章,他引起了列宁注意,委托他专门从事民族理论的研究。
“极好的格鲁吉亚人”
有件事让列宁对斯大林刮目相看。
革命不可缺少激情,但更离不开金钱,列宁对此非常了解。若没有钱,办不起党报党刊,出不了理论著作,宣传工作陷入停顿。列宁的建党思路是缔造职业革命家组织,既然是“职业”的,就意味着不从事生产劳动,专靠党的经费生活及从事革命活动,若没有钱,组织根本发展不起来。就算要搞列宁一直企盼的武装暴动,没有巨额资金,哪来人哪有枪。经费多少还决定着列宁与孟什维克的党内斗争中的胜负,因为没有钱,连党代会代表的路费也出不起,直接关系到投票时票数多寡,自然也能决定谁能控制社会民主党的中央委员会。
列宁制订了“剥夺”、“游击”、“战斗”的计划,说白了,就是抢劫银行、邮局、货船,通过刺杀、爆炸等来宣示革命,获取经费。列宁任命当时化名为“柯巴”的斯大林领导了高加索地区的“战斗队”,柯巴没有辜负列宁的重托,指导战斗队实施了一起又一起抢劫,把巨额的经费源源不断送到芬兰库奥卡拉——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所在地。
最大的一次“剥夺”活动是“第比利斯埃里温广场抢劫案”。1907年6月,斯大林的学生,战斗队成员卡莫伪装成沙俄将军,在广场向一辆运钞车扔出炸弹,炸死运钞员后,他们获得了几大麻袋钞票,足有25万卢布之多。据托洛茨基回忆,1905至1907年,这类“剥夺”活动在高加索大大小小就搞了1000多起。
这些活动震惊了孟什维克和其他马克思主义派别,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进行猛烈抨击,认为这败坏了革命者声誉,使组织沦为“匪帮”,就连当时的大多数布尔什维克党员也无法接受。警方在通缉斯大林的同时,孟什维克一怒之下宣布把斯大林开除出党。不过,列宁心中牢牢记住了斯大林这位“实干家”,党内那些“笔杆子”哪能忍辱负重承担这种实务。
1911年,列宁在巴黎郊外的隆瑞莫创办了一所干部培训学校,专门向党员灌输革命理论、手段以及无限忠诚的原则,“我想要的人,就是朱加什维利那样的”,当时急需人手,列宁首先想到的是斯大林。
1912年2月,在巴黎的列宁和季诺维也夫引荐下,斯大林进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经过多年的艰苦工作,斯大林获得了回报,终于跻身党的领导层,来到俄国首都彼得堡工作。
就在这一年,朱加什维利正式采用“斯大林”这个名字,它由俄语“钢铁”一词演变而来。1913年,斯大林发表《民族问题和社会民主工党》一文,此文进一步巩固了他和列宁的关系。列宁给高尔基的信中这样描述斯大林:“极好的格鲁吉亚人”。
紧接着斯大林第六次被捕,迎来了长达四年的流放生涯。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