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重情重义习近平

2015-03-25 09:07:00 环球人物
分享: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同村民交谈。

在闽、浙、沪保持“平民书记”作风

离开宁德后,习近平调往福州工作,2000年成为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两年后,他离开福建,前往浙江,后来出任浙江省委书记。

2005年1月26日,临近春节,习近平去了长广煤矿浙江矿区。他换上矿工服,戴上安全帽,下到离地面920多米深的井底。井洞里巷道高低不平,习近平的身材又高大,他只能弓背弯腰走了1500多米。见到正在采煤的工人,他也没什么官话、套话,就问工人们:“你们这么辛苦在井下工作,有没有什么想法?”工人们答得也实在:“没其他想法,就是想收入高一点。”习近平顺着话头问下去:“去年的收入比往年高一点吗?”工人说比往年高多了。习近平说:“这就好。只要生产经营搞好了,收入就会提高。我祝愿大家收入年年有增长。”中午,他和工人们吃了“大锅饭”。毕竟是和省委书记吃饭,工人们有些拘谨,吃得很秀气。习近平就边吃边劝菜:“大家在井下挖煤,劳动强度大,得多吃一点,补充营养,保重身体。”

在浙江,习近平以“哲欣”为笔名,在《浙江日报》专栏上发表了232篇短论,以平等交流的语气,及时回答现实生活中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浅显易懂,很受欢迎。

2007年,习近平调任上海市委书记。中新社曾在习近平到上海履新“满月”时发表一篇报道称:“此间人士感到,虽出身高官家庭,但15岁就下乡的经历却让习近平与百姓走得很近。上任伊始,他就到基层社区去了解上海普通百姓的生活:向正在就医的居民询问‘药费贵不贵’;走进智障人士工作的‘阳光工厂’;来到偏远的崇明县与三峡移民交谈;在视察上海世博会园区时,他表示,要关注民生,让广大民众感受到世博带来的实惠。这些言行,让申城民众感到实在、贴心和放心。”

在闽、浙、沪三地,习近平都保持了深耕基层、踏实亲民的作风,说他是“平民书记”毫不为过。

一粥一饭最关情

“大锅饭”里吃出来的平民情怀,直到习近平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也没有改变:在太行山深处,他与贫困村的村民坐炕头聊家常;在甘肃兰州,他给养老餐厅里一位七旬老人端饭;在海南,他戴上黎族群众递上的斗笠;在四川芦山,他亲吻地震安置帐篷里一个一岁半的小男孩;在湖南湘西,他称呼年长的老人说“你是大姐”……

民以食为天,一粥一饭最关情。翻检习近平这几年的食谱,在河南兰考那两天,吃的是烩面、胡辣汤、大烩菜、烧双菇、清炒西兰花、萝卜烧牛肉,每天自己交80块钱;在河北,吃的素包子、乱炖、缸炉烧饼,一顿饭20来块钱;在北京,去了趟庆丰包子铺,吃的是包子、炒肝、芥菜,总共21块钱。

习近平体察百姓的疾苦,也是奔厨房、掀锅盖、开冰箱,看盘中冷暖。2014年12月13日,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后,他去了永茂圩自然村村民洪家勇的家里,掀开锅盖,是土豆烧肉,“真香”;打开冰箱,有冷藏菱角,“希望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看看院子,种着萝卜、白菜、菠菜,“秋天的菠菜就是‘秋波’吧”。此前,在北京的胡同里,他一进门,问的也是居民的生活情况,在哪做饭,上厕所方不方便,有多少退休金……离开胡同,他去了自来水厂,问完南水北调水质、地下水超采、再生水成本等问题,最后说到了生活垃圾处理情况,他追问的是:“地沟油哪儿去了?没有去搞麻辣烫吧?”

于官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百姓谁不爱好官”

2015年元旦前夕,习近平发表了新年贺词。贺词中,他称赞干部们“也是蛮拼的”,并为各级干部“点赞”。两个网络流行词进入了最高领导人的语言中,赢得了年轻人的叫好,也赢得了各级干部的感动。

近两年来,人们关注习近平领导下的反腐工作,却多少忽略了他从政以来常为官员“点赞”的习惯。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为永嘉县后九降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点过赞”。郑九万从1986年开始担任村支部书记。2005年10月5日凌晨,他因劳累过度,突然昏迷,被送往医院救治。30多位村民赶了3个多小时山路来到温州市区,在郑九万的手术室外守候了9个多小时。后九降村是个小山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但全村人一夜之间竟然筹集了6万元的手术费。当时,习近平提笔给这位基层干部写信,关心他的身体状况。一个月后,习近平在反映郑九万先进事迹的材料上批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郑九万同志的先进事迹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他以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对他的尊重和关爱。”

什么样的官员才能得到习近平的“点赞”?或者说,习近平到底欣赏什么样的官员?这可以从他对焦裕禄的感情中找到答案。

1966年,正上初中一年级的习近平第一次知道焦裕禄,听了其事迹后,“深感震撼”。正如他所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填词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发表在《福州晚报》上。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诗词言志。这便是习近平的情怀。尤其一句“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既是习近平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各级干部的期望,期望他们不改“英雄意气”的初心,时刻将人民冷暖挂在心上。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