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多亏了无所不能的互联网,华尔街的“秃鹫”们已经不用像他们祖先那样,在领地上空盘旋紧盯着将死的猎物,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发现哪只羚羊快蹬腿、哪家公司要完蛋。
电脑屏幕后面的他们,与远在非洲的“表亲”长得也大不一样,总是穿着笔挺考究的西装,签字的手取代了翅膀,金丝眼镜掩盖了凶残的双眼,要不是中年秃顶昭示了他们与祖先的基因联系,很难将外表斯文、又善于团队协作的他们,与撕咬猎物时的凶残景象有所关联。
他们就是美国一批专盯证券市场的律师,有着“华尔街秃鹫”的雅号。他们的惯用手法是,在所有上市公司每家公司都买一些股票,在股票跌了之后,以造成损失为理由,在第一时间去当“第一原告”,之后如果再号召一些其他散户一起,就称之为集体诉讼。
这一次,他们盯上了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潜伏已久的华尔街“秃鹫”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一场大战正在他们的脑中酝酿。
他们为何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在集体诉讼中,律师代理费竟然高达胜诉赔付金额的30%。当然,高收益也有高风险。在集体诉讼中,一般只有胜诉才收律师费,这也是他们常常能纠集一大群原告的“金子招牌”。
他们是邪恶的?还是正义的?律师们说,“股市秃鹫”与自然界的秃鹫一样,扮演的是“清道夫”的角色,只不过他们清理的不是自然界中的死尸腐肉,而是股市中的不良业者。
华尔街“清道夫”
“股市秃鹫”与自然界的秃鹫一样,起初扮演的确实是“清道夫”的角色,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确是地地道道的“食腐者”
自1995年美国实施证券集团诉讼改革,迄今已发生数千宗证券欺诈集团诉讼案。有数据显示,约18.4%的美国上市公司和14%的在美上市外国公司被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中,20%曾接到过诉讼,而刚刚上市的企业被起诉的可能性更大。
证券集团诉讼是美国联邦民事诉讼条例认可的美国特有的诉讼制度。在美国,由于资本市场监管严密,集团诉讼立案容易、成本很低。因此,律师事务所乐于接受集团诉讼的案件。此外,由于公开发行的证券涉及公众投资者,只要出现证券欺诈行为,任何一个投资者均可聘请律师代表其他投资者启动集团诉讼程序。一旦被诉,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惨痛的经济损失,还有难以挽回的声誉。
这些律师自称是华尔街的“清道夫”,每天专门盯着上市公司,一旦发现问题,立刻蜂拥而上,咬住不放,以期名利双收。而他们又被金融从业人员形象地称为“股市秃鹫”。
“股市秃鹫”与自然界的秃鹫一样,起初扮演的确实是“清道夫”的角色,只不过他们清理的不是自然界中的死尸腐肉,而是股市中的不良业者。
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的不法行为很常见,而“股市秃鹫”们就像一个个“地雷”,隐秘却危险——目光犀利、嗅觉灵敏的他们总是紧盯着上市公司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目标,他们就会引爆地雷,启动集团诉讼。
华尔街秃鹫:被误会的正义?
中国有句老话,叫无利不起早,华尔街“秃鹫”们的目的可能更多的是胜诉后可能获得的可观收益。一方面,集团诉讼索取的赔偿通常是天文数字。根据美国联邦司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集团律师的平均律师费是案件赔偿金或和解金的1/3。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证券集团诉讼中,平均每案的律师费就已达到200万至400万美元之间。而这一数字在过去10年中又有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由于集团诉讼涉及的范围较广、影响较大,胜诉的“秃鹫”们除了巨额律师费,还能收获大噪的名声。
据了解,Robbins Geller是一家专门从事证券欺诈、公司接管诉讼、保险、反垄断、消费者欺诈、环保和公共健康、公共利益的诉讼机构。无论在金融圈内,还是在美国律师行业,都颇有名气。
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迭戈的Robbins Geller律师事务所成立时间并不长,却已是大名鼎鼎的美国代理集体诉讼规模最大的律师所,令众多上市公司高管“谈鹫色变”。自2004年成立至今,Robbins Geller已对美上市公司提起了上千起集体诉讼,矛头所向不乏美林证券、花旗银行、爱立信、戴尔、雅虎等500强大公司,该律师事务所的一项著名案例是为安然欺诈案受害人挽回72亿美元损失。
“在美国,上市公司遭到集体诉讼的事情每天都有。”熟悉商业司法运作的洛杉矶律师杰弗里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一旦某些公司的股价出现异常下跌,就会引起许多专门起诉上市公司的律师事务所的关注,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任何纰漏都可以成为提出集体诉讼的理由。”
不少牵涉其中的企业都对Robbins Geller这样“挑骨头”的“秃鹫”行为感到反感。不过,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系教授W.桑塔纳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正是因为美国证券业拥有这样外围的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律师事务团,才会使得美国股市更加健康。“这保证了美国证券业的发展,同时也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小心翼翼地对待投资者利益。”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