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一场演出后,姚贝娜接受记者采访 华商报记者 朱秦冀 摄
2013年,姚贝娜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演唱
知名歌手姚贝娜2015年1月16日病逝。年仅33岁的姚贝娜,与乳腺癌抗争了三年多,在这段时间里,她经历了生命和事业的逆袭,她的努力与坚强,有的人说这是她的追求,也有人说,比起生命,这些还都重要吗?华谊音乐微博昨日发布讣告,公布姚贝娜遗体告别会将于2015年1月20日上午9:30在深圳市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她的执着
去年夏天一天赶三个活动
姚贝娜离开后,曾和她有过接触的人都为她惋惜,一方面哀叹天妒英才,一方面也是看到她在这几年时间中的打拼,感叹生命的脆弱。
因为在《中国好声音》中被观众熟知,姚贝娜的确比当年拿青歌赛金奖后收获了更多的关注,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各种活动安排。有知情人士向华商报记者透露:“去年夏天时,曾见过姚贝娜一天赶三个通告(注:艺人每参加一项活动称之为一个通告)。”不少娱乐记者在这两年中都曾采访过姚贝娜,一位同行表示:“去年夏天采访姚贝娜的时候,她唱完歌刚下台就咳得蹲在一旁不停地吐,记者看见都不忍心再让她说话了,可她却一直说没有关系,让记者随便问。”还有记者说:“姚贝娜在录制节目时曾当场咯血,但仍然带病坚持完成了表演。”
明星舞台上闪耀,但实际上他们也有苦楚。不止一个艺人的助理、宣传向华商报说:“艺人宣传期时,我们基本上都是几天几夜不睡觉的。艺人赶通告也都是马不停蹄,基本上就是在飞机上睡一会,晚上能睡三到五个小时,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这对于一个正在癌症康复期的病人来说,的确有些过于劳碌了。”
她的梦想
站在喜欢的舞台上唱喜欢的歌
很多人不理解姚贝娜对唱歌的执着,有人说走红、赚钱都换不来生命,但更多的人认为姚贝娜这么拼还是因为梦想。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透露:“姚贝娜的父亲也是音乐行业的前辈,家庭条件优越。努力工作或许多半是因为多年来对梦想的追求。”
因为青歌赛、上春晚,姚贝娜在业界已经备受肯定,甚至已经开始做起了青歌赛评委,但她觉得那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在《中国好声音》上,姚贝娜曾说过:“我的梦想就是穿着T恤、平底鞋,站在我喜欢的舞台上唱我喜欢的歌。”
在《中国好声音》第二季时,有朋友邀请姚贝娜和韩真真一起去参赛,韩真真在与姚贝娜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中,体会到了她的真诚。韩真真说:“姚贝娜人真的特别好,我们还一起唱了几次歌。可是我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没上节目。特别为她后来的成功感到骄傲,因为她真的是有天分、有能力的歌手。”
她的坚强
从未让大家感觉到她是病人
怀念起姚贝娜参加《中国好声音》的那年夏天,节目宣传总监陆伟说:“经历过生死,才知道真正的离别……一袭红衣的《也许明天》,所有的音符、灯光和耀眼的红,让我心里只想到两个字:怒放。在生命炽热燃烧的夏天,很荣幸我们的舞台曾经拥有如此才华横溢、坚强自信的歌者。在生命炽热燃烧的夏天,很荣幸我们曾见证一个女孩的热爱、信仰与勇敢。在生命炽热燃烧的夏天,很荣幸,我们曾与她并肩。”
姚贝娜的坚强,从未让大家感觉到她是一个病人,陆伟说:“我们之中,从没有人把她当做一个病人,因为她释放出来的生命能量是如此惊人,你很难记住她是一个曾经历过如此巨大病痛的女孩。所以,即便是她因病缺席《Hi歌》的时候,我依然以为这只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小问题,直到几天前,我深夜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那边的长吁短叹才重新唤回我对于这种疾病的记忆,然后,就是急转直下和无力回天。”
她的性情
唱《领悟》唱到一半泪崩
姚贝娜比较抗拒别人提起她的癌症,并不是不愿意面对,而是她有着梦想,她更希望自己用健康的态度去追寻梦想。《中国好声音》导演章骊说:“参加比赛时,有一次她跟我说到她想要唱歌、想要登上舞台时眼里带着眼泪,我觉得其实她是一个蛮独立、音乐上对自己蛮有要求的女孩子。我们知道她是癌症康复者,相对来说比较注意调整她的作息时间,不过她其实很希望走上舞台时能跟大家说她是健康的,她没有得过癌症。比赛结束后我们也曾碰过面,当时她各方面情况还是蛮好的,对将来的音乐生涯也有着打算和计划,我们当时认为她是非常健康的。前段时间才通过媒体知道她的病情。”
章骊说姚贝娜的自信,让大家都觉得她的病情已经完全康复了:“她给我的印象是她非常非常确信自己已经康复了,非常不愿意别人认为她是一个癌症患者。姚贝儿有一个有意思的特点,就是她虽然三十岁出头,但她心理年龄最多15到20岁,非常天真,内心充满田园梦幻的一个人。姚贝儿曾经跟我聊她想上台唱歌的愿望时,有两次是掉下眼泪的,第一次是来我们这边试音的时候,她唱过两首歌,一首《也许明天》,一首是自己版本的《领悟》,她说这首歌她不能唱,我说要不唱给我听听,然后她就唱了。我记得她唱到一半唱崩了,泪流满面,倒在地上哭了。她就是这样一个真性情的孩子,她对音乐的热爱其实是可以用生命去衡量的,她的美好是因为她的内心有一个少女在当中。”
华商报记者 朱秦冀
个别记者进太平间拍摄姚贝娜遗体遭谴责
姚贝娜离去,让人们对年轻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但昨日还有另外一些声音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网上流传这样一篇文章:《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姚贝娜经纪人谴责深圳媒体三位记者伪装医生助手进入太平间,偷拍姚贝娜遗体。于是记者成为众矢之的,如何报道明星讣闻,引发新闻伦理的探讨。
华谊音乐发声明谴责媒体
1月16日下午,姚贝娜病危,状况令人揪心。媒体记者和一些粉丝聚集在深圳北大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门外。两个多小时后,噩耗传来,却并不是守在ICU门口的记者最先得到消息。《深圳晚报》微博16:56发布姚贝娜去世消息,随后经纪公司公布姚贝娜去世时间是16:55。昨日,有媒体人在微信朋友圈里爆料:“《深圳晚报》三位记者伪装成医生助手进入太平间偷拍遗体,跟姚贝娜家属及公司人员发生争吵,华谊公司老总出面删除照片。”随后姚贝娜生前的经纪人博宁发微博证实了该消息,并怒骂媒体没有底线。
昨日,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发出声明谴责《深圳晚报》及医生姚某某的行为,同时指出,《深圳晚报》未经姚贝娜家人及公司了解及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以姚贝娜光明基金的名义向社会募集捐款,公司对此保留诉讼权利。《深圳晚报》在官方微博中回应指责:“在众声喧哗之中,请让我们安静地为姚贝娜志哀。”
个别记者不能代表整个新闻行业
名为“中传人生活圈”的微信公众号上传播一篇文章《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作者署名“掀起你的头盖骨”,文章开始这样写道:“姚贝娜去世之前,病房外挤满了记者,他们在等,等她死。”《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主持人程鹤麟表示:“难道记者们不能是在等待生命的转机吗,难道记者要去ICU救人?”记者陈博撰写文章《每个人都有15分钟站在道德高地骂记者》,文中说:“我有时候想,如果姚贝娜病逝,全国媒体都在静默呢,这才公平吗?”
华商报记者就新闻伦理方面的问题进行采访,西北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教授王春泉说:“记者这个角色赋予记者的采访使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记者更要恪守职业道德,像记者偷拍姚贝娜遗体的行为没有经过家属同意许可,就超越了底线,理应受到批评。记者应当尊重当事人,尊重死者,在报道中掌握好这个平衡非常重要。但是大众不理性表达是非常片面的,更应反思,理性对待。”西北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系主任、教授张阿利说:“记者采访使用非常规手段的做法可以理解,但冲破了底线就应停止。就太平间拍摄遗体一事,显然是侵犯了新闻伦理道德。但个别并不代表全体,并不是行业内的记者都是不顾新闻伦理的。” 华商报记者 解晨红(来源:华商报)
责编:贾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