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一家三口都签了捐赠书”
一个与姚贝娜和她的家庭都不十分熟稔的人,为何会成为她的遗愿执行人?
1月7日中午,正准备从云南飞回深圳的姚晓明,意外地接到了姚峰的电话:“贝娜快不行了,我们准备捐献她的角膜。”
“我当时很震惊。在我经手的千余例角膜捐献的志愿者中,像姚贝娜这样名气很大的公众人物凤毛麟角。他们都是有偶像光环的人,能作出这样的举动,让我很震惊,也很钦佩。”下午3时多飞机抵达深圳,姚晓明回家拿了角膜捐献志愿书,就奔到了北大深圳医院。
“见到我,姚主席的眼泪就出来了。”与姚峰的对话更让姚晓明震惊。姚峰说,捐献角膜是姚贝娜的意愿,如果她能清醒过来,就让她自己签字,不行的话就由他代签。“姚主席告诉我,姚贝娜提出捐献遗体,如果贝娜患的是疑难病,我作为父亲会遵照她的意愿把她的遗体捐出来供医学研究;但现在还是捐献她的角膜,这是她能留在世上唯一的东西了。”
姚峰说,他们夫妻只有姚贝娜一个女儿,她走了以后,他们也会很孤单,所以离世后也想把角膜捐出来。
对于成为姚贝娜遗愿的执行人,姚晓明说姚峰给自己打电话时,说起曾在电视里看过对姚晓明的采访,这段关于如何推动眼角膜捐献、尊重生命的采访,深深打动姚峰:如果做眼角膜捐献手术,必须要姚晓明亲自操刀。
其实在深圳,姚晓明几乎就是“光明”的代名词。从1999年开始他就致力于推动角膜捐赠;2000年创立深圳眼库;2005年在母亲去世后,他捐赠了母亲的角膜并成功移植给8位角膜病患者……
这次谈话后不到两天,9日上午姚贝娜病情恶化,需要转入ICU。姚峰把姚晓明叫到了医院,在病房外,签下了一家三口的角膜捐献志愿书。
一个偶遇引来的一场风波
1月16日下午4时多,姚晓明接到了姚峰的电话,告诉他姚贝娜不治离世,可以准备手术。姚晓明立即赶到了ICU病房,而这时姚贝娜的遗体已经移走了。
“姚主席告诉我,贝娜的妈妈想给她做遗体护理,换一身衣服。我说,那我等。”按照常规,捐赠者的角膜要在离世后6小时内摘取,姚晓明赶紧去取手术器械。“20分钟后,贝娜的舅舅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再等等。”
在等待的时候,姚晓明想到,应该给贝娜买一束鲜花:“这是我的习惯,如果时间允许,我都会给捐赠者买一束花。这次正好还有时间,我对这个家庭也满怀敬意。”
姚晓明还特意上网查到,姚贝娜最喜欢的是百合花,就在医院楼下买了一扎。“晚上7时20分左右我接到她亲人的电话,让我进去。”往太平间走的时候,姚晓明遇到了《深圳晚报》的3位记者,“其中一位我认识,问我是不是去取姚贝娜的角膜。我说是。他说很多记者已经在太平间门口等了,顺手接过了我手上的设备。”
当时姚晓明手上提了一个保温箱、盐水、器械箱,一共三个袋子,“看他们帮我拿了,就双手捧着花往里走。姚贝娜的舅舅在门口看到我们,问了我他们是干吗的,我说,是帮我拿东西的。”
对于这个过程,姚晓明坦言当时并没多想。“当时我满脑子都在想贝娜的角膜在13号检查后会不会有变化,还能不能捐献;另一方面,我经手过上千例角膜捐献手术,当中很多次都有记者采访我的工作情况,对捐献者的遗体默哀、献花。我清楚他们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水平,知道他们不会把捐献者的遗容登在报纸上。”
进入太平间后,姚晓明把鲜花放在姚贝娜的身上。这时,他听到了快门声,看到记者正在拍照,“记者说在拍我工作的镜头,不会拍到姚贝娜。我说那你要征得姚主席的同意。”
记者的拍摄也引起了姚贝娜经纪公司工作人员的注意。姚晓明见状,就走到太平间里间,把情况告诉了姚峰。姚峰说,还是不要拍,不合适。于是走出来跟经纪公司的工作人员简单说,让记者把照片删掉就行了。看到记者删掉了照片,姚晓明才开始投入手术。
现在回头来看看当时的情况,姚晓明反思了自己的行为,确实过于依赖了“惯性”:“我不反对记者采访我的工作情景,我母亲2005年去世时,我还主动邀请了记者到场,拍摄了我吻别母亲的画面。我其实是想通过这样的行为告诉大家,角膜捐献并不可怕,而是一件高尚的事。”
“该不该拍不是我能判断的,我只是一个医生。但是我坚持拍摄不能对当事人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家属的意见。”
责编:杨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