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资讯>> 正文

走访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听朝鲜老人讲长津湖血战【2】

2014-11-20 03:44:00|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我们乘坐一辆朝鲜“布谷鸟”牌国产suv车翻山越岭

杨根思烈士纪念碑

我们穿越的大山就是赴战岭山脉,途经的黄草岭、古土等地都是当年著名的战场。翻过了山,视野逐渐开阔起来,红顶白墙飞檐斗拱的朝鲜民族样式的住房渐渐映入眼帘,路上的行人也慢慢多了起来。乡间小路上,一群女农场员们刚从地里劳动归来,她们把毛巾围在头上,三五说笑着。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这一带可种植的农作物有限,但是盛产土豆,不仅产量大,而且口感好。一群穿深蓝色学生服戴红领巾的朝鲜孩子刚放学,我隔着车窗向他们打招呼,孩子们很有礼貌地鞠躬行礼后就欢笑着跑开了。不一会儿,长津郡到了。

我们先去了郡人民委员会。朝鲜的中央行政机关是内阁,而道(相当于省)、市、郡、里、邑等各级地方的行政机关则称为人民委员会,比如各道有“道人民委员会”(相当于省府),市有“市人民委员会”、郡有“郡人民委员会”。长津郡人民委员会是个朴素传统的机关小院,两层高的尖顶办公楼门口上方立着白底红字的标语“誓死捍卫以金正恩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委员会!”,身着深色朝鲜式正装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进出出,楼前的自行车棚里停着一些自行车和摩托车,院子门口有嵌在墙上的石刻牌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南道长津郡人民委员会”。郡里负责外事接待的同志迎出来,首先带我们去瞻仰杨根思烈士纪念碑。

杨根思生于1922年,江苏泰兴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他1944年入伍,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入朝参战后,1950年11月,在坚守长津湖畔以南下碣隅里外围的制高点1071.1高地屏障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战友连续打退了敌人8次猛烈进攻,最后战至只剩下他一人时,杨根思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再次进攻上来的敌群,壮烈牺牲,年仅28岁。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其“特级英雄”荣誉称号。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杨根思与后来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黄继光是志愿军中获得了最高战斗英雄称号——“特级英雄”称号的两人。朝鲜也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杨根思烈士纪念碑位于郡城中心的一座山岗上。我们赶到时,朝方管理员李成勋老人早已在山脚下等候我们。李成勋老人介绍说,他年近七旬,从28岁大学毕业后,40多年来一直负责管理和看护当地的志愿军烈士墓和纪念设施。朝鲜政府为表彰他所作贡献,先后6次向他授予国旗勋章、劳动奖章等荣誉。如今他虽然年事已高,不再进行具体的看护工作了,但由于他最熟悉情况,郡里还是安排他负责指导和管理其他年轻同志的工作。“前些年,还来过一些拍纪录片的中国人,还采访了我。”李成勋老人说。

在李成勋老人的带领下,我们顺着石块砌成的台阶走上去,来到一片开阔的平台上,迎面便看到葱茏树木掩映下的杨根思烈士纪念碑。这是一座三米左右的塔式纪念碑,下半部分是石块砌成的梯形高台,上方立着纪念碑,碑上带有屋檐式尖顶。碑身正面刻着竖写的碑文,中间是“永垂不朽”四个鲜红的中文大字,右边则刻有一行红色中文繁体小字“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连长杨根思烈士千古”。杨根思烈士纪念碑左侧的空地上,有一处用石块拼成的五角星图案。

经过了杨根思烈士纪念碑后继续往树林深处走,攀上一段石阶后,我们来到另一处平台上,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纪念碑。这是一处修建成六角形的石台,石台的6个角上各摆放着一个圆形的石墩,石台中间则树立着纪念碑。纪念碑右侧是一行红色中文繁体小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烈士”,中间也是“永垂不朽”四个鲜红的中文大字,落款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碑身后方是长津湖战役的纪念铭文,其中一段这样写道:自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部队与朝鲜人民军一起,曾在长津湖一带给美国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这里记载着我中朝两国人民军队并肩作战的光荣战绩。我军冒着严寒大雪,横越拔海一千公尺的高山,与敌人血战二十八昼夜,终于完全击溃了美军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七师和第三师,歼灭敌人一万三千九百余名,配合了西线中朝人民军队的胜利反击,彻底粉碎了敌人狂妄吹嘘的所谓“总攻势”,从此扭转了战局,为以后的胜利开辟了道路。在此次战役中,我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和参战人员,表现了崇高的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许多同志壮烈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永远鼓舞着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反对侵略的战斗精神。在此次战役中,为反抗侵略、保卫亚洲与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注:此处“拔海”、“壮烈的”均为碑文原文,同“海拔”、“壮烈地”)。落款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公元一九五五年三月立”。

瞻仰过纪念碑,我们驱车前往离郡城两公里的长津邑志愿军合葬墓地,李成勋老人与我们同车前往。看得出,老人见到来自中国的记者特别高兴,路上还哼唱了两句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告诉我,当年许多志愿军驻扎在此,与朝鲜军民一起战斗、生活多年,长津地区的人民对志愿军有着特别深切的怀念,每逢重要的节日时都会来给志愿军扫墓。我问道:“那您见过志愿军吗?”老人说:“见过啊。打仗那会儿,我也就六七岁吧,志愿军曾经在我家借住过几天,都是些很年轻的战士。这里的冬天冷啊,那时我妈妈和其他朝鲜妇女还一起帮志愿军做过鞋子和袜子。”

长津郡共有三处志愿军合葬墓地,分别位于长津邑、新兴里和池水里(地名)。长津邑志愿军烈士合葬墓建在一片开阔的山坡上,山脚下就是烟波浩渺的长津湖。墓地面对的方向,可以眺望到他们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高天流云之下,13座合葬墓呈阶梯状依次排列成3排,每座墓前都立有一块写有中文繁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之墓”字样的墓碑,整个墓群的最前方立有一块写有朝文“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字样的纪念碑,碑身后写着朝文的纪念铭文,其中一段这样写道:“在朝鲜人民的祖国解放战争时期,反对美帝、同朝鲜人民一起并肩战斗、献出了自己高贵生命和美丽青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们长眠在这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们所发扬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和他们建树的功勋将永垂不朽。”李成勋老人告诉我,长津邑合葬着在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5667名志愿军烈士,新兴里和池水里两地则分别有7座和3座合葬墓安葬着2989名和1210名志愿军烈士,共计9866名。

“志愿军不容易啊,很英勇,那么冷的天,战斗打得很惨烈,好多人都冻伤了,牺牲了,他们都还很年轻啊……”李成勋老人说着说着就哽咽了,眼睛里泛着泪光。记者也落泪了,上前搀扶住老人。

参加长津湖战役的是志愿军第九兵团。战火不等人,就在60多年前的那个严寒冬天,他们从中国南方地区日夜兼程赶来,甚至来不及换装就带着简陋的装备匆匆跨过了鸭绿江,以异乎寻常的速度,疾行在雪封盈尺的朝鲜山岭间,用超乎常人的钢铁意志,鏖战于风雪交加的苦寒高原上……记者和李成勋老人共同追忆起志愿军在艰苦环境中奋勇战斗的情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高原上的天特别蓝,山坡上的无名野花开得正艳,一群山鸽呼啸而过,叫声划破长空。记者拿出特意从中国带来的烟和白酒,点烟,斟酒,鞠躬,默哀,郑重地奉于烈士墓前,用这份来自祖国的问候,告慰志愿军烈士的英灵,表达我们这些后辈们最大的敬意。黄草岭上,长津湖畔,当岁月吹散了硝烟,英雄的身影却永远凝固在记忆里,从不曾走远。和平如此来之不易,他们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怀念!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长津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盖马高原,1950年,赴战岭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立二拆四”获刑4年 依法治网需群众维权意识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感动历史的苏联红军女战士惊艳绝美照曝光

河南三门峡监狱搬迁 押送犯人场面壮观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