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8 14:50:00|来源:海外网|字号:
高仓健《追捕》剧照
海外网11月18日电 “我虽然对日本这个国家有着反感,但是高仓健先生是我最喜欢的少数日本实力派演员之一。老先生,一路走好。”18日高仓健逝世的消息一出,就有中国影迷在网上留下了上述的话。其实这也道出了众多中国影迷的心声。在一个对自己祖国有不同看法的国家,受到众多人的欢迎,高仓健不光是凭借自己的高大帅气,而是他高超的演技,更是他对中国的那份真情。
《追捕》让高仓健遇到“新”中国
1978年,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作为文革之后登陆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在中国大陆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高仓健本人也成为中国大陆一代人的偶像。
那时候,中国刚刚结束文革,人们思想更加开放,精神上迫切需要“放松”。《追捕》中高大、冷峻、坚毅的“杜丘”受到了男女青年的青睐。许多青年开始模仿那个孤独沉默的“杜丘”,当时还没有成为中国著名导演的张艺谋在看到“杜丘”之后,也开始竖起衣领、经常沉默,并且毅然辞去棉麻厂工作,考进北影求学。
其实,那时候的高仓健也影响了中国荧幕“男神”标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电视屏幕上的“男神”多是白面小生。高仓健在《追捕》中塑造出冷峻、坚毅的“杜丘”给中国荧幕带来了新的改变,也影响了中国观众的“审美”。
《千里走单骑》让高仓健遇到真实的中国
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位来自异国的男人是中国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个时尚符号,也是每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所无法割舍的影像记忆。2001年-2005年,被高仓健影响而从影的张艺谋和他一起创作了《千里走单骑》,把在电视屏幕上的高仓健彻底拉入中国老百姓中间,也使他遇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在《千里走单骑》的拍摄过程中,高仓健真正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曾经帮高仓健拍过记录片的导演大钟良一说:“高仓健一直在努力地学习汉语,每个镜头拍摄完毕时,他都会用中文对剧组人员说‘大家辛苦了’。时间长了,有些事不用说大家也能心有灵犀,让我感觉到了他们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我深切地感受到,在战后60年的时间里,包括我在内的日本人遗忘了多么重要的东西。中国的剧组工作人员教给我的东西,恐怕是早已被日本人遗忘了的最宝贵的东西。”高仓健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老友相托让高仓健遇到热情开放的中国
2011年,80岁高龄的高仓健再一次来到中国,并与广大中国影迷见面。据悉,高仓健那次来华,是因为受其一位日本挚交的邀请。
高仓健自从主演了2005年上映的中国电影《千里走单骑》之后一直没再出现在大银幕上,也几乎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广大中国影迷十分牵挂这位老人的健康情况。在那次来华的公众媒体见面会上,老人显得异常矍铄,跟50多岁的人差不多。
其实,从《追捕》蜚声中国,到高仓健火爆荧屏;从《千里走单骑》的拍摄到影片中的村子受灾后收到高仓健的信和向日葵种子,村民用荒地种一块花田来回报高仓健;从挚友相邀站台,到惊闻高仓健逝世消息网友哗然,高仓健与中国的每一次接触都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那些年,中国遇到了高仓健;那些年,高仓健遇到了不一样的中国;那些年,中国与高仓健结下了不解之缘。(记者 姚丽娜)
相关新闻
高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