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国际>>外媒集萃>>经济学人>> 正文

一战将迎百年纪念 世人仍需警惕战争威胁

2013年12月26日10:31|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12月26日讯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12月21日发表了题为《回顾往事引发的忧虑》的文章。文章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迎来百年纪念,当今时代虽然以和平为主旋律,但是人们依然应该警惕潜在的战争威胁。

全文摘编如下:

一个世纪之前,西方国家大多数民众对即将到来的1914年充满了乐观的期望。滑铁卢之战以后的100年里世界并非相安无事——美国爆发了恐怖的内战,亚洲爆发了一些区域性冲突,另外还有普法战争以及偶发的殖民地灾难。但是,洲际和平依然是主旋律。全球化和新技术的发展将整个世界捆绑在了一起,其中新技术主要包括电话、蒸汽轮船和火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经对当时伦敦人的生活做了精彩的描绘,他们可以“在床上喝早茶”,“从世界各地预订产品”,而且还可以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就像我们在亚马逊网站购物一样——此外,凯恩斯认为这种状态“极为正常,而且肯定会持续下去,除非是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伦敦人在床头柜上很可能放着一本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所著的《大幻觉》(The Great Illusion)。这本书阐述了一个观点:欧洲各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极高,战争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但是仅仅一年之后,整个世界就卷入了一场极其可怕的战争。这场战争导致900万人死亡——但是如果考虑到战争结束之后产生的一系列地缘政治灾难,包括苏联的成立、中东各国的边界被随意划定、希特勒的崛起,那么死亡人数可能还要增加好多倍。技术本来是自由的朋友,但是却演变成了残暴统治、大规模屠杀和奴役平民的工具。后来,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起了壁垒和屏障,这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最为明显。凯恩斯笔下的伦敦人享受的全球化直到1945年才重新开始——有些人或者认为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当时东欧国家纷纷独立,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计划在中国开始取得成果。

一个世纪前降临在世界头上的这场大灾难的幕后推动力是德国。当时,德国寻找一个开战理由,妄图统治整个欧洲。但是,骄傲自满也是一个原因。伦敦、巴黎和世界其他各地的很多人认为,由于英国和德国互为彼此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排在美国之后),所以双方的冲突不符合经济逻辑,因而不会爆发战争。正如凯恩斯所言,“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种族和文化冲突以及垄断、限制和排挤等活动和政治恰如伊甸园里的撒旦,但是(在伦敦人看来)这不过是每天报纸里的笑话”。

扮演你的角色

人类可以从自身的错误中汲取教训,这从人们面对经济危机时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大萧条的惨痛经历让人们下定决心避免再犯同样错误。人们对一个世纪前上演的灾难记忆犹新,所以如今各国领导人可能不会冒险发动战争。另外,当代战争的巨大威力也会起到束缚作用:核武器的潜在威胁能够有效地抑制战争升级,进而保证这一代年轻人不会贸然参战。

但是,一些相似之处依然让人感到烦恼。美国就像是当时的英国,一个逐渐衰落的超级大国,无力保护全球安全。其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当时的德国差不多。日本相当于当时的法国,作为逐渐衰落的霸主的盟友,其区域性影响力也在逐渐削弱。但是,这种类比并不是特别确切——中国没有德国那般扩张领土的野心,美国的国防预算也比大英帝国要高出很多。

但是,当今时代和1914年最让人忧心的相似之处是安于现状的思想。现在的商人和那时的商人差不多:他们太过忙于赚钱,没有意识到藏在电子交易屏幕最下面的恶魔。政客们和100年前一样把民族主义玩弄于股掌之间。明年,印度可能会选举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担任政府总理。莫迪是一名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他拒绝就他管辖之下的古吉拉特邦屠杀穆斯林事件进行忏悔;另外,他还有可能触发印度与邻国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之间的核纷争。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因内战而满目疮痍的叙利亚坐视不理。欧洲各国基于对20世纪血腥冲突的反思而成立了欧盟,但是现在的欧盟也因新萌发的民族主义而渐生裂痕。

我喝醉了酒,看见了蜘蛛

两项预防措施或许可以阻止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首先,要把潜在威胁的风险降到最低。如果朝鲜爆发,没有人清楚世界将会发生什么。但是,美国和中国可以放下双方的分歧、提前做好部署,这样就可以确保朝鲜核计划的安全。

其次,要想让世界更加安全,美国需要实行更加积极的外交政策。尽管与伊朗达成了初步核协议,但是奥巴马却不愿插手中东事务——这从他不愿对叙利亚动武便可看出。此外,奥巴马也并未努力把新兴大国拉入全球体系——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以及最重要的中国。这暴露出奥巴马缺乏野心,而且忽视了历史。鉴于其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软实力,美国依然不可或缺,在对抗跨国性危机时更是如此,比如气候变化和恐怖势力。但是,如果美国不能担负起世界领袖的责任,不能维护世界秩序,那么其他地区的强国就会跃跃欲试,威胁邻国。

当今世界的潜在危险或许永远不会引发1914年那样的灾难。无论是由种族、宗教还是由部落引起的疯狂行为往往会给理性的自我利益让步。但是,一旦这种疯狂行为占据上风,那么它将会导致人类的大屠杀。鉴于此,认为理性总会占据上风的想法应该受到批评。这是我们从一个世纪之前的战争中得出的教训。

译者:郝伟凡

海外网国际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德军一战潜艇沉没水底近百年后现身英国海滩(图)

“一战”中的中国劳工:曾被洋人称为“工蚁”(图)

(责编:郝伟凡、王栋)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经济学人,海外网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