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新聞周刊

新聞周刊:我們對凶手的痴迷

【2】

2013年05月10日15:57    來源:海外網        字號:

尋找一個合理動機或者解釋當然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必要的,但是不論怎樣的結果都無法真正使我們滿意。非理性暴力不可能有一個理性的解釋。從之前的報道來看,兩個男孩中的兄長是受到了激進的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蠱惑——是這偉大宗教的又一畸變。然而,如果我們不能將埃裡克·魯道夫(Eric Rudolph)在1996年亞特蘭大夏季奧運會的恐怖襲擊歸咎於基督教,那麼這次也不可過多地指責伊斯蘭教本身。魯道夫盡管是基督徒身份運動的一員,但他並非基督徒。同樣,波士頓爆案岸的襲擊者也不可自稱是名正言順的穆斯林。

對於那個幸存下來的波士頓馬拉鬆爆炸案的襲擊者,已有的故事情節對我來說都彌漫著的過濃的同情心。(他們說)一個弟弟被他的同胞兄長引入了歧途——這樣簡單的故事興許能使一部分人理解這個可怕的行凶者,但是我不會買賬。我厭惡這種記敘方式,說一個可憐的年幼的移民者(同所有美國人一樣,他的朋友們稱呼他“喬”)被他邪惡的年長的哥哥所操控,(他因而躲過了罪名),然后眼都不眨就開著一輛SUV碾過了他的兄長(犧牲品)。據說,這個行凶者將一枚炸彈放在了一個八歲兒童的腳下,然后踩著歡快的華爾茲舞步離開了。我必須小心,不要把這個凶手(是涉嫌的,我知道,涉嫌的,涉嫌的嫌疑犯!)刻畫成了一個受害者。

事實上,到底為什麼要報道他?為什麼媒體不直接抹去他的面容和名字?我們並不給予他及其他大規模殺手似乎在渴求的惡名,我們隻稱呼他是波士頓謀殺犯,或者波士頓恐怖分子。我們給畫面中他的眼睛遮上黑條。為何不這樣做?媒體通常會隱藏特定的犯罪受害人的名字——那為何不給某些罪犯蔽光呢?在全美廣播公司(NBC)的首席駐外記者理查德·恩格爾(Richard Engel)和他的隊員在敘利亞被綁架后,媒體明智地拒絕報道此事,以免使他們的同事陷入危險。強奸案受害者和兒童受害者的身份按照慣例也會得到正當地保護。我並不是在此討論審查制度,我絕對不會容忍政府來告訴自由媒體不要紕漏凶手的姓名。相反,我是在探究來自媒體的判斷、審度和自我約束。

或許是我們對秩序、明智和理性的需求模糊了一個更為黑暗的真理:這個世界上存在著邪惡。對於有時難以解釋的邪惡本性,我們要更加坦然。在更為實際的層面上,如果我們給予這樣的凶殺者越多的關注,可能就會有越多的凶殺案發生。

分享到:

(責編:劉猛)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