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交官:国际舞台的“NO 先生”?
2017-06-13 14:07:35 环球时报波谲云诡的国际舞台上,俄罗斯外交官历来都让人无法忽视,但最近他们格外“火”。最近,俄外交官被驱逐的事又发生了,这么干的不是美国,而是两个俄罗斯曾经的“兄弟”。
是苏联时期外交风格延续吗
1986年,被驱逐的苏联外交官在纽约机场整理行李。
“在2017年之前,美国人最有可能邂逅所谓‘俄国外交官’是在电影《007》中。”《华盛顿邮报》3月份的一篇文章称,看到“俄国外交官”,人们脑海中会勾勒出这样一个情景:一个体格魁伟、手拿公文包、戴着大裘皮帽的家伙,匆匆钻进一辆黑色林肯轿车里——俨然某些国际性复杂案件的关键人物。
说起俄罗斯外交官,许多西方媒体总是会把他们与“间谍”联系在一起。德国亦然。在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年度报告上,俄外交官几乎年年“上榜”。今年5月,德国总检察院称,过去10年,27名俄间谍被德国调查,为各国之首。
德国人的这种固有印象与普京有一定关系。1984年,普京作为“外交官”被派驻德累斯顿,实则为克格勃工作。“普京故事”在德国家喻户晓。
这些背景使得眼下的驱逐事件并不显得多扎眼。要知道,1971年,英国曾驱逐105名苏联使馆人员;1983年,法国驱逐近50名苏联外交官;1986年,美国一次驱逐了80人。
曾在俄罗斯常驻的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王海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俄外交官有情报部门背景的相对多些,但外交官都负有了解驻在国情况的任务,只是需要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信息。“我接触过的美国外交官有时就不那么守规矩,俄罗斯大概有类似情况。最主要的还是国家间关系一旦出现问题,容易拿外交官说事。”
俄外交官卷入的争议及风格,都让人想起苏联时代。2月下旬,俄卫星通讯社刊文称,瑞典记者格尼拉曾对俄外长拉夫罗夫进行过生动描述,称其不妥协的风格曾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等人险些崩溃。如今,外国政客常以“NO先生”称呼他,这是他对莫洛托夫和葛罗米柯衣钵的继承。
莫洛托夫是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外长、斯大林时期的二号人物,他是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坚定执行者。葛罗米柯任苏联外长近30年,由于苏联屡屡在安理会动用否决权,他获得“摇头先生”的绰号。
“拉夫罗夫首先是靠苏联伟大传统的乳汁培育出来的,他所出自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培养出俄对外政策最优秀的人才。时至今日,该学院的学生们每年吟诵由部长谱曲向学院致敬的诗作。”法国《费加罗报》称。
实际上,很多俄外交官都是从苏联时期走来的,包括丘尔金、基斯利亚克等。被称作“让飞机掉头的外交官”的已故俄前外长、总理普里马科夫,同样如此。
1999年3月,普里马科夫赴美访问,使命是争取贷款援助。飞行途中,普里马科夫接到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的电话,得知北约即将空袭南斯拉夫,随后他作出决定——飞机掉头,取消访问。据当事人回忆,当时机舱内的俄商界大亨纷纷报以掌声,情景“令人动容”。
“俄罗斯外交官的风格和苏联时期有联系,但还可追溯更远。”中国外交学院教授高飞对《环球时报》记者说,17世纪曾发生过外交礼仪之争,当时教皇使节坐最中间,之后是各国国王代表,但俄、法大使在座次上发生争吵,俄国大使曾冲到前面,一把将法国大使提起来,自己坐下。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