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FDA副局长来华介绍最严食品安全法 专家称对中国并非坏事

2016-04-27 18:25:00来源:国际在线
字号:
摘要: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的监管标准不仅适用于美国食品企业,也适用于国际食品生产商和加工企业。奥斯特罗夫指出,《法案》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企业必须落实食品预防控制和供应商验证标准,以大大地降低可识别的安全危害或预防潜在危害。

对话国务院食品安全专家罗云波:中国食品安全路在何方?

国际在线: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能否确保我国食品从生产到走向市场都是在监控之中的?

罗云波:就设计而言,我们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从生产到走向市场是全程控制的。但它能否按照我们希望的那样发挥实际的作用,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摸索。一部法律的出台并不意味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彻底解决。因为除了法律法规,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还和其他因素有关,包括社会的发展程度、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国民素质高低等等。当前,我们的法律体系还存在和《食品安全法》相悖的地方,所以需要不断的修订,比如《食品安全法》出台后颁布的《广告法》、《商标法》等就是从各个方面与《食品安全法》相适应,就像美国FDA出台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一样,不断有新的配套法规出台使其更加完善。

国际在线:中国人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处于什么水平?

罗云波:中国人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意识提高并不意味着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食品安全,换句话说,很多中国人还缺乏食品安全科学知识。

网上有很多关于食品安全危言耸听的言论,比如添加剂、转基因的问题,其根源是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不正确、不深入。美国也出过很多食品安全事故,也有不少人因此丧命,但是这些事故没有在美国社会造成太大的恐慌,原因是美国人知道自己距离危险有多远,能够判断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对自己造成影响。但类似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就会造成大范围的恐慌,因为人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政府除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还应加强对国民的科普教育,使国民知道怎样规避风险。

国际在线:互联网对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具有哪些作用?

罗云波:网络不仅是一个卖东西的地方,也是传播知识的阵地,在食品安全教育和科学知识传播方面,互联网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网购现在很流行,相关机构要加强有关网购食品的配套法规的制定,从源头到物流都要确保网购食品的安全性。

互联网+”这个热词客观上给网上假货的流通提供了空间。很多产品在实体店卖不出去,但通过互联网就能够推销出去,造成部分残次品、伪劣品充斥市场。在确保食品安全问题上,应该更多地倡导“+互联网”。企业应该把实业做好,把食品的生产加工做好,然后利用互联网这个渠道来进行销售,对优势产品进行推销。互联网只是销售的一种工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过硬的制造业,互联网只能起到为假货做宣传的反作用。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