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恩怨五百年

2016-04-22 09:24:12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当清朝度过这一重大危机,平定三藩,在中原的统治愈加稳固时,清朝对朝鲜的信任度增强了。康熙年间,清朝永久免除了朝鲜白金、豹皮两种贡品,朝鲜进贡的很多“谢恩”特产还被发回,充当第二年的贡物。

  李熙和闵妃的末路

2016-04-05_101557

  闵妃(1851年—1895年)的画像,她死后被追谥为明成皇后。

  袁世凯平息“甲申政变”,让李鸿章喜出望外。1885年,袁世凯奉李鸿章之命,护送被扣押的大院君返回朝鲜,并被任命为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再次来到朝鲜后,袁世凯察觉到了朝鲜王室态度的微妙变化——李熙和闵妃对清朝很失望,对日本很惧怕。表面上,李熙仍然依赖清朝,暗地里却将目光投向了沙俄,希望借沙俄平衡各国在朝鲜的势力。1885年和1886年,朝鲜两次试图与沙俄签订密约,求得保护。

  李鸿章得知朝鲜“背华自主”的倾向,便去信质问李熙。李熙只得百般辩解道,密约之事是一些小人背着自己所为。李熙还表示,朝鲜200多年来“世蒙天朝恩庇,覆载高厚,山海崇深;至如近年以来,尤被恩造敝邦宗社几危复安者数矣”,怎会暗地里背离清朝呢?

  李鸿章知道这是狡辩,但并未戳穿李熙。他只是提醒,朝鲜世代受大清恩德,万不可背离。在李鸿章眼里,李熙是“暗弱长厚”之人,他希望李熙自省:“贵国三年之中两遭大变,殿下惩前毖后,思所以致乱之由与所以靖难之功,则感激圣恩,痛戒党私,慎交与国。”

  劝诫之余,李鸿章言辞婉转地以武力威慑李熙。朝鲜第二次秘密接触沙俄后,李鸿章在给李熙的信里开篇就说“水陆军将竟请为渡辽之师”,但自己不相信国王你有二心。这封信意味着李鸿章觉察到了中朝宗藩关系存在裂痕。为此,李鸿章授意袁世凯加强对李熙的控制。袁世凯很快就大体控制了朝鲜的宫廷事务。然而,袁世凯的一些高压和过激手段引起朝鲜王室反感。

  中朝关系在暗流涌动中走到了1894年。那一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王室无力镇压,无奈之下,再次向清朝求援。李鸿章认为,朝鲜归清朝保护,“其内乱不能自我了结,求中国代其戡乱,自为上国体面”。在清军入朝后,日本也派兵入朝,并在起义平息后拒不撤军。

  李熙对日本的恐惧已成惯性。1894年7月,日军突袭朝鲜王宫,挟持李熙。随后,日本在朝鲜丰岛海域袭击清军运兵船,甲午战争爆发。第二年,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清朝势力完全退出朝鲜,中朝延续几个世纪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跌入谷底,李熙沦为日本的傀儡。闵妃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希望借助沙俄,对抗日本。1895年,日本浪人冲进王宫,将闵妃杀害。1897年,李熙改国号为“大韩帝国”,自己称帝,同时追谥闵妃为明成皇后。1907年,日本逼迫李熙退位,3年后,日本吞并朝鲜,朝鲜亡国。1919年,李熙在抑郁中去逝,民间则传言他是被日本人毒死的。

  日本吞并朝鲜后,朝鲜独立运动从未间断,中国成了朝鲜独立运动的大本营。他们或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光复军;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的一部分,金日成便是其中一员。全面抗战爆发后,朝鲜义勇军活跃在八路军、新四军中,与中国军民共同战斗。最终,抗战结束,朝鲜迎来光复,却被一条“三八线”分隔成了两个国家。(李花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方民镐/延边大学历史系教授)

责编:邢若宸、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