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恩怨五百年

2016-04-22 09:24:12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当清朝度过这一重大危机,平定三藩,在中原的统治愈加稳固时,清朝对朝鲜的信任度增强了。康熙年间,清朝永久免除了朝鲜白金、豹皮两种贡品,朝鲜进贡的很多“谢恩”特产还被发回,充当第二年的贡物。

  文化达到“真景”巅峰

  这一时期,朝鲜一方面“北学”于清朝,一方面产生了文化自信,渐渐发展出自己的固有文化。

  正祖本身就很有文化修养。在朝鲜27代君王中,有个人文集的并不多,正祖著有流传于世的个人文集《弘斋全书》。这部文集可谓鸿篇巨制,共180卷,100册,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日得录》记录了正祖在经筵等各种政事活动中,与大臣、阁僚、儒生们进行对话,以及对他们下命令的内容。

  正祖继位后开设了奎章阁。奎章阁既是一个藏书的图书馆,又是从事书籍出版的机构,还是学者集中治学和提供政策咨询的机构。这里不仅有中国图书,还有朝鲜图书,并不断刊行和收藏新书。通过奎章阁,正祖得以推行他的文化政策。直到今天,奎章阁仍是韩国国学研究的重镇。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朝鲜的文化空前繁荣,达到“真景文化”的巅峰。“真景”一词来源于“真景山水画派”,这一画派是由画家郑敾(音同善)在英祖时期创立的。他摆脱了对中国画的模仿,开始用自创的手法表现朝鲜的山河、疆土。“真景”由此成为后世对这一文化大发展时期的称呼。

2016-04-05_101517

2016-04-05_101534

2016-04-05_101526

  金弘道所绘《檀园风俗图帖》。

  真景山水画法还扩展到风俗画领域。金弘道是一位民俗画大家,他的作品主要表现春耕秋收的农民、打铁的匠人等庶民生活。另一位风俗画大家申润福的作品则描绘荡秋千的女人、在河边洗衣的妇人、卖酒女郎、调戏她们的酒客等。他甚至还画一些情色场面,以艺术的手法直接冲击已经僵化了的朝鲜儒教文化。

  在书法上,朝鲜也有了自己的字体。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受到排清尊明意识的影响,朝鲜书法在明的基础上没有任何进步,但随着“北学”兴起,清代的书法艺术传入朝鲜,朝鲜书法家学习所长,创立了“东国真体”。

  代表人物之一的金正喜,出生望族,很有才气。相传,“北学”代表人物朴齐家看到他的字后,决定将他收入门下。金正喜继承了老师“吸收外物而善己”的“北学”思想。1809年,20多岁的金正喜随做使节的父亲一起前往北京,见到了清朝的金石大家翁方纲和阮元,欣然求教。翁方纲当时已经70多岁,是北京学术界的元老。他见到金正喜多才,称赞他“经术文章,海东第一”。阮元则给金正喜起了一个雅号——“阮堂”。日本当代学者藤塚明直评价他们三人的会面是“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性事件”。

  金正喜通过与翁方纲、阮元等人的交流,吸收了清代考据学的精髓,在经学、金石学、绘画、音韵、天算、地理学等方面,都有所成就,甚至被清代的学者称赞为“海东第一通儒”。

  在书法方面,金正喜学习了翁方纲的书法,他溯之而上,学习赵孟頫、苏东坡、颜真卿的书法,再溯之而上,认识到汉魏的隶书体现了书法的根本,因而勤学苦练、认真模仿。在此基础上,他创造出拙朴清高的“秋史体”,确立了在韩国书法界的独特地位。

  18世纪的中国,正值康乾盛世。同一时期,朝鲜在中国的影响下,也迎来了一个文化最灿烂的时期。


责编:邢若宸、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