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恩,讲述中国政坛10年变迁

2016-03-28 13:47:35 环球人物
分享:

过去十年,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认可了中国在世界几乎所有问题上的重要性。西方媒体的一个主要错误是认为中国的问题是中国故事的主要部分,而事实上,中国的真实故事要复杂得多。

  几年的接触下来,库恩注意到一些基层干部的观念在进步。他说:“几年前,有一位官员告诉我,不能为了城里人能够呼吸新鲜空气,就让农村人生活在低水平之中。其实,他是以这个理由为兴办污染企业开脱。”如今,大家意识到这种思路不行了。农村和城市居民都要求享受新鲜的空气,而官员们责无旁贷。“现在我看到,提拔官员不仅要看发展经济的情况,还要看保护环境的成绩,这就是真正的变化!”

  2015年11月20日,库恩(左)在上海出席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与担任论坛组织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的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董云虎(右)握手。

  近年来党内实施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让不善饮酒的库恩非常高兴。“以前与中国官员打交道,我经常因为不喝酒而感到难堪。有一次招架不住一位副市长的劝酒,我喝多了,为此对自己很生气。现在好了,在新的规定下,我再也不必为不喝酒而感到压力了。”

  在他看来,中国大力反腐对外企也是个利好,因为腐败曾经是外企在华经营的最大担忧之一。他们曾担心被迫参与贿赂,或怕不行贿会让他们的生意处于不利地位,如今这种担忧已大大减少。

  用中立的态度向西方介绍中国领导人的思想

  对库恩来说,这些年最有挑战的是理解中国领导人的思想,并向西方读者解释这些思想。他直言不讳:“有时候,这些政策对于西方人来说是很难弄懂的,我得花很多时间去解读。我希望用一种中立的态度向西方介绍中国领导人的想法。有时候我会被外界误解,认为这些是我的想法,其实并非如此。这些想法我也许同意,也许不同意,但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希望客观地介绍中国领导人的思想,让人们去判断。”

  为此,库恩大量研读中国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时刻关注领导人思想的变化,并不断与各级官员和专家交流。习近平曾告诉库恩,爱国主义和自豪感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动力。中国人民对国家的发展感到骄傲,但中国的领导层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过高估计成绩,要客观地评价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2014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正式首发,库恩在首发式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说,这部著作强调提高人民生活、加强改革、法治和党的建设,向世界展示了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库恩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习近平的最新政治理论,表达了他的治国理政思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途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原则,‘全面从严治党’则是行动。这不仅仅是新的理论,也是行动的蓝图。”

  但他认为,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面小康”这个目标的实现。库恩说:“中国有3亿农民工,在他们亲手建起的城市里是二等公民,无法得到平等的医疗、教育和退休福利。所以习近平要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村移民可以平等地在城市生活。”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库恩也不断听到“啃硬骨头”“动了利益集团的奶酪”等说法。他注意到,2013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36项改革措施,这表明了高层坚定不移推动改革的决心,并向官员们发出了信号:必须专注于落实,必须有清晰的计划,并随时掌握一手情况。

  在法治建设方面,库恩认为,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推出了诸多司法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司法体系尽可能免受干预。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