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给明朝大儒当外教

2016-03-25 09:26:20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我也毫不怀疑,这就是被称为丝绸之国的国度,因为在远东除中国外没有任何地方那么富饶丝绸,那个国度的居民无论贫富都穿丝着绸,而且还大量地出口到世界最遥远的地方。葡萄牙人最乐于装船的大宗商品莫过于中国丝绸了。

2016-03-14_112516

  结识众多达官贵人

  由于瞿汝夔人脉甚广,利玛窦得以在他的引荐下认识了很多达官贵人,传教活动渐有起色。

  1596年,利玛窦被任命为耶稣会中国传教团监督,全权处理中国事务,耶稣会要求他尽全力接近万历皇帝朱翊钧,以便争取皇帝的支持。1601年,利玛窦终于到达北京,第二天太监就将耶稣像、圣母像、万国图、大小时钟、玻璃器皿、日晷等贡品送进宫内。由于朱翊钧早就不上朝了,连新入阁的大臣都不知道朱翊钧长什么样,所以利玛窦一直没有见到他。但朱翊钧对利玛窦送进来的物件非常感兴趣,还让人画了一幅耶稣会教士的全身像,由此,利玛窦获准在北京居住,发展他的传教事业,还于1605年在宣武门内大街创建南堂。这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天主堂。

  在北京,利玛窦继续与一些知识分子和上层人物交往,主要有徐光启、李之藻等。徐光启在未中进士前就与利玛窦结缘,他在一次途经南京时,结识了利玛窦,由此了解到天主教,而利玛窦在天文历法上的造诣令他神往,于是,他在利玛窦的影响下加入了天主教。1604年,徐光启赴北京应试,中进士,此时利玛窦也在北京,徐光启就继续向利玛窦学习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为了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两人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每天早晨都会面,终于翻译完了前6卷,并于1607年刊刻。这是古希腊数学名著《几何原本》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严谨的演绎逻辑,关于三角形的性质、全等,黄金分割等知识,都是中国原来没有的,令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叹为观止,人们纷纷来向利玛窦求教,学习数学成为一股风潮。

  还有一位跟利玛窦学习的显赫人物就是李之藻。李之藻年轻时比较感兴趣的是地理学和制图学,曾在1585年绘制《中国十五省地图》,很是精确。后来因缘际会,在利玛窦那里见到了《山海舆地全图》,随即翻译刻制《坤舆万国全图》屏风。后与利玛窦同译《浑盖通宪图说》《同文算指》等,待利玛窦去世后,又与其他西方传教士合译西方的科学著作共十余部,对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做出重要贡献。

  利玛窦教徐光启、李之藻等人科学知识,使得来自欧洲的天文历法知识在政府的决策中发挥了作用。徐光启根据从利玛窦那里学来的天文学知识,每次预报天象都比钦天监准确。1629年,钦天监在一次推算日食时发生错误,徐光启被崇祯皇帝任命主持历法改革工作,这是明代历史上唯一一次历法改革。在徐光启、李之藻等人的努力下,一部吸收欧洲历法优点的新历《崇祯历书》出炉了,奠定了中国现行农历的基础。

  1610年5月11日黄昏,利玛窦“直直地坐在床上,合上双眼,告别了人世”。后世认为,虽然他进入中国主要是以传教为目的,但他将传授科学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客观上启蒙了一批中国科学家,使中国的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又是西方第一批汉学家,不遗余力地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把“四书”译成拉丁文介绍到欧洲,证明了“丝绸之国”就是中国,欧洲所称的“契丹”和中国是同一个国家,还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茶和漆。他的《中国札记》是研究中西交通史和明史的必读书。

  于中国而言,16世纪是一个封闭的时期,但于世界而言,这却是一个地理大发现、殖民主义发展、科学技术开始萌芽的重要时代。渐渐地,不论是在科学上还是经济上,西方开始赶超东方。而此时,利玛窦如同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转站”,成为西方先进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者,让中国人看到了一个过去从不曾了解,也从不曾在意的西方世界。吕文利(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