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总统徐世昌,日记里的秘密

2016-02-18 08:42:31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50多年,上百本,近200万字。徐世昌的日记从1885年开始,一直记到1939年他辞世前10多天,在一本又一本泛黄的日记中,完整记录了他的宦海沉浮。

  他进士出身,当过翰林院编修,主持过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也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高参。在清末,他出任军机大臣、东三省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在民国初年当过国务卿和大总统,骨子里又是个传统的士大夫……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徐世昌,一生如此精彩,却长期未得到特别关注。若不是徐家后人将珍藏多年的《徐世昌日记》献出,并出版发行,这些或湮没于历史的尘埃。

QQ截图20160118163224

  50多年,上百本,近200万字。徐世昌的日记从1885年开始,一直记到1939年他辞世前10多天,在一本又一本泛黄的日记中,完整记录了他的宦海沉浮。

  在一个冬日的下午,北京三里屯一家闹中取静的茶馆,徐世昌的五代孙徐定茂面前一杯清茶,茶叶熨帖翻滚,浮浮沉沉。“其实,我没有见过高祖徐世昌。”他开始向《环球人物》记者讲述如烟的往事。

  原汁原味的日记

  徐世昌1939年去世,10年后,徐定茂在天津的徐氏故宅出生。考上北京的学校后,徐定茂离开了天津。他说,“文革”中,老家收藏的徐世昌日记、信札、字画等都被抄家的红卫兵拿走,封存于天津图书馆。上世纪80年代初,有关部门落实政策,将徐世昌日记作价150元,家人可领钱也可领日记。徐定茂和弟弟徐定一用平板车将日记从天津图书馆拉回,由作为长房长孙的他保管。2011年,徐定茂为撰写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章,认真翻阅日记,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决定将其出版。几经周折,日记最终印行。

  《徐世昌日记》共24卷,前20卷影印,后4卷为点校本。影印是徐定茂的原则:“190万字,这么大的体量,点校版稍有失误,就会造成麻烦。我特别希望大家能看到原件,这样见仁见智,有些细节还可以继续研究。”比如,影印版能看出日记的格式,体会忠孝二字在徐世昌心中的分量。“凡提到‘皇上’,徐世昌必起头出格,奉旨,空一格。皇上赏赐东西,空格。再起一行,谢恩。”这个习惯,徐世昌保留了一生。

  在徐定茂看来,如今对袁世凯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徐世昌的研究依然欠缺。“我读日记能明显感觉到,研究袁世凯离不开徐世昌。如果没有徐世昌对袁世凯的某些建议,袁世凯也不会那样思考和行事。”至于对徐世昌褒贬不一的评价,徐定茂显得淡然:“讨论是否为徐世昌翻案没什么意义。历史是教科书,但历史必须是真实的。通过充分研究,才会了解真实的徐世昌。”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