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总统徐世昌,日记里的秘密

2016-02-18 08:42:31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50多年,上百本,近200万字。徐世昌的日记从1885年开始,一直记到1939年他辞世前10多天,在一本又一本泛黄的日记中,完整记录了他的宦海沉浮。

  当总统请示溥仪

  1918年,军阀段祺瑞、冯国璋为争总统之位相持不下,徐世昌手无一兵一卒,却因各方妥协而被拱出,成为“理想人选”。

  徐世昌有“水晶狐狸”的绰号,形容其圆滑。徐定茂说:“他处理事情确实总是用很缓和的方法,注意化解矛盾。”日记记载,徐世昌面见前清废帝溥仪,请示能否当总统。溥仪回复,赶快就任,以助皇室。徐定茂说:“他深受清廷之恩,从日记中可感觉到忠君思想在他心中的地位。”当然,这也是为了笼络前清遗老。

  徐世昌当总统之后,正值南北军阀混战。他提出“偃武修文”,希望谋求南北和解,结束内战,副总统之位留给南方。他由此得罪了直系军阀曹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爱国学生走上街头游行。徐世昌为防事态扩大,答应了学生“惩处卖国贼”的请求。“这跟他的文人思想有很大关联。”

  1922年,直奉大战爆发。直系得胜后,曹锟逼走徐世昌,迎回黎元洪当总统,自己在幕后控制。徐世昌被迫离开总统府,迁居天津英租界。

QQ截图20160118163313

  徐世昌(中)在东三省总督任上与同僚合影。

  心里有座水竹村

  徐世昌有个雅号叫水竹村人。写书画画时,他总是把下款落上这么一个别致的雅号。所谓的水竹村,就在河南辉县城西南,离城二里多地。辛亥革命后,徐世昌回到辉县,在那里购置了一片稻田,稻田的位置在百泉之下,可以利用百泉的水及时灌溉。

  百泉是卫河源头,直达天津,也是当地风景区,每逢夏季,总有不少人去避暑。1911年5月23日,徐世昌写道:“至郭雷村庄房午饭,周览庄基地叚,拟此处建一粗浅农业学校,教乡人子弟。村边树木尚多,新种德国槐树尚茂。至小庄房小坐,看视地叚,庄旁新开小荷池二,随地出泉,涓涓细流,有稻田少许,回城寓。”他很喜爱这个自己亲手设计出来的地方,取名水竹村。这是他的桃花源,也是他脱离政治、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卸任总统后,徐世昌在北京设立“徐东海编书处”,编《清儒学案》208卷,创作诗词5000余首,楹联1万余对。徐定茂笑言:“如果徐世昌不从政,他成为国学大师或者书画名家,一点没问题。我们家的钱,都让他拿来编书了。”

  1934年,徐世昌过80大寿。早在几年前,他就亲笔写了几百副对联,准备届时赠送来宾。寿辰前几日,徐家就高搭彩棚,大张筵席。当日贺宾络绎不绝,大多为北洋军阀及旧官僚,也有工商和教育界人士。

  “西安事变”发生后,徐世昌非常关注,为及时了解事件的发展,每天都让侄女给他读报,并对外声明了自己立场:“中国只有团结抗战,才能救亡。”当听说蒋介石已接受了张学良的八项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后,徐世昌既高兴,也不无忧虑:“纵然有些诺言,也许是权宜之计,过后未必就能算数。”蒋介石后来的所作所为,果然未出他所料。

  徐世昌对日寇深恶痛绝。他早在担任东三省总督时,就已窥见日本人对东三省的野心。日寇扩大侵华战争,徐世昌虽寓居津门,但对亡国灭种的局面也是忧心忡忡。他一再对身边人说:“大敌当前,国内应团结协作,一致对外,方可挽救民族危机。”

  1938年冬,徐世昌的膀胱癌日趋严重,曾从北京协和医院请来泌尿科专家谢元甫诊治。谢元甫说,必须做手术,并提出去北京住院治疗,徐世昌恐去北京遭日本人暗算,没有答应。

QQ截图20160118164454

  徐家收藏的《徐世昌日记》原件。

  徐世昌的最后一篇日记写于1939年5月19日,内容非常简单:“晨起,早食后坐小车闲行。闲坐。小睡。闲坐。饭后静卧,梁医来诊视,安眠。”此前身体好些的时候,他还能看书、作画、写对联。6月6日,84岁的徐世昌病故于天津,归葬辉县。徐定茂说:“我见过他的墓碑,写的不是徐世昌之墓,而是水竹村人之墓。老先生至死,怀念河南家乡。”(记者  姜琨)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