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机制去or留 取消7%阈值成"最现实版"呼声

2016-01-08 09:00:06 证券时报
分享:

调整“T+1”交易制度为“T+0”,目前看仍不现实。最现实,也是折中的方案,是取消“7%”阈值,保留 “5%”阈值。

  新年新气象,正式实施熔断机制的A股,头三个交易日就有两天暴跌,第一天没坚持到最后就终止交易,最后一天干脆开盘半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一时间,社会舆论恨不能拉出熔断机制,批评、批判,甚至批斗。

  那么问题来了,熔断机制究竟是A股暴跌元凶还是替罪羊?凭良心讲,尽管熔断机制和股市暴跌存在一定联系,甚至是熔断机制加剧了下跌速度和力度,但在主流机构看来,熔断机制并非股市暴跌根本原因,讲熔断机制当成替罪羊有些冤枉,说一点关系没有又便宜了它。

  基本面和资金面才是根本原因

  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近期就发话了:1月4日的A股暴跌是基本面、资金面等预期改变引发的市场内在正常调整,熔断机制可能引发了恐慌情绪和流动性丧失的相互传染,但不是根本性原因。

  任泽平进一步解释说,去年11月下旬以来,A股赚钱效应减弱,而且缺少新的利好催化剂,市场本身有内在调整要求。更重要的是,市场增加了新的压力,于是选择向下。

  这些新增压力包括:一是筹码供给的压力,资金存量博弈之下市场对1月8日解禁的担忧临近,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等扩容的担心也未消除;二是汇率贬值引发资金流出担心和风险偏好下降,中美不在一个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上,货币当局采取了阶段性贬值的策略来释放贬值压力,容易让市场形成贬值预期,“贬值但还没贬到位”。

  简单理解,就是说这轮反弹之后,大家都盈利了,但11月以后赚钱越来越难,投资者开始纷纷套现离场。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来大股东和董监高不准卖股票的政策也到期了,据中金公司测算,这可是万亿规模啊。再者,去年底今年初,国家明显加快了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的推出,股票可能会大扩容。

  此外,人民币持续贬值也给证券市场蒙上了阴影,投资者开始担心囤积在国内的游资都往国外跑。实际上,大家身边也不时有有钱人换美元,博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一是导致股市的钱少了,二是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有钱也不敢买股票了。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等主流分析师则分析说,在美国加息、汇率贬值和信用违约制约下,央行继续放水的可能性非常难,想赚央行放水的钱越来越不现实。更何况,国家现在将重心放在了供给侧改革,似乎放松了超发货币拉动需求的举措。总之,资金面可能面临着一些改变。

  用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的话说,节后的暴跌则是由于汇率政策、保险监管政策、减持政策和熔断新政等共振导致市场情绪决堤。邓海清言外之意是:至少熔断机制并非唯一元凶。

  邓海清所说的具体因素包括:

  一是保监会前期警示举牌风险,今日(1月7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市场对于是否会出现保监会主导的去杠杆存在担忧;

  二是人民币连续大幅贬值,上一次“8.11”之后不久就出现了中国股市乃至全球股市暴跌,这一次市场担忧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三是尽管证监会出面安抚,但是减持禁令到期的担忧仍然存在;

  四是注册制导致供给大幅增加的担忧;

  五是市场对央行过度宽松的预期落空。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