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这次垃圾债崩塌究竟预言了什么?

2015-12-30 08:15:35 国际金融报
分享:

美元垃圾债市场崩盘的溢出效应绝不会仅仅局限在美国市场。如今,对任何美国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而言,美国市场的任何波动都有那么点草木皆兵的意味。

  蔓延海外市场

  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企业在美国发行垃圾债券。如今这些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赎回压力,尤其是在企业经营状况并不理想的环境下,违约风险凸显

  美元垃圾债市场崩盘的溢出效应绝不会仅仅局限在美国市场。如今,对任何美国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而言,美国市场的任何波动都有那么点草木皆兵的意味。

  投资者对“垃圾债”的忧虑逐渐蔓延至其他市场。根据Markit数据,欧洲高息债的5年期信贷违约掉期(CDS)在12月14日升至360点的两个月高位,而一星期前还只是294点,反映欧洲作为避险天堂的形象正逐渐改变。

  根据外媒计算,为提高收益而不惜冒险押注外汇的日本高收益债券型共同基金规模超过1万亿日元。在日本央行实施资产购买计划的情况下,日本投资者为求更高收益而买入高风险产品,这种双层或分层基金的损失程度彰显出这些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

  外媒报道指出,日本已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发达国家。为向这一群体支付本息,面对本土3年期以下国债收益率为负的情况,日本退休基金与寿险公司也在买入更多海外债券。

  日本东京亚特兰蒂斯投资公司(Atlantis Investment Research Corp.)总裁埃德温·莫纳(Edwin Merner)表示:“人们看到报纸上有收益率高达10%和11%的广告,就会觉得买这些是个好主意,因为投资日本国内资产毫无收益。我们可以一笑了之,但如果有人买了,他们可是哭死了。”

  然而,受到波及面最大的依旧是新兴市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新兴市场公司债规模在2004年至2014年间增长了3倍多。但今年投资者开始把资金从这个市场撤出来,有迹象显示借贷规模在美联储加息前以不可持续的方式膨胀,这样的发现令投资者紧张不安。

  据基金追踪机构晨星(Morningstar)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4年,最大的15只新兴市场债券基金的资金净流入总计为657亿美元。今年11月底,Stone Harbor Investment Partners Ltd.管理的一只规模居前的新兴市场债券基金的规模从2009年底时的8.808亿美元膨胀至60亿美元。

  同样是这15只基金,今年却承受了压力,其中包括太平洋投资管理、普信和汇丰环球投资管理旗下的基金。截至11月底,这15只基金共计净流出49亿美元,比2013年全年的资金流出规模还要大。与此同时,只持有高质量债券的投资级基金也被迫削减了部分头寸,因为这些债券的评级从投资级降到了垃圾级。

  果不其然,12月14日亚太地区的风险指数上升。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数据显示,公司债和主权债信用违约掉期的Markit iTraxx Asia指数(衡量亚洲债券违约风险指数)上涨了2个基点,至146个基点,创下自10月8日以来的最高点。

  实际上,标普评级数据显示,今年新兴国家的债务违约公司数量创下2009 年以来新高,较去年大增40%。这也是多年来新兴市场的企业债务违约数量首度超过美国。巴克莱数据指出,过去12个月来,新兴市场高收益企业债的违约比率为3.8%,高于美国的2.5%。4 年前,新兴市场违约率仅0.7%,远低于美国的2.1%。

  摩根大通新兴市场债券指数(J.P.Morgan Emerging Market Bond Index)显示,过去一个月,全球新兴市场债券价值下跌约2%,但较去年年底仍上涨1.1%。新兴市场债券交易额处于数年来最低水平,针对这些市场开展交易的难度和成本增加,令很多投资者难以进行相关资产配置,导致他们手头持有更多现金。

  “过去几年当中,由于美国资金的廉价,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企业在美国发行债券,这其中大部分是垃圾债,如今这些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赎回压力,尤其是在企业经营状况并不理想的环境下,违约风险凸显。”威廉·伯格进而指出,“同时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放缓,过去两三年中新兴市场的投资者更偏好将资金投向发达市场,其中相当大的规模投向了高收益的垃圾债市场。”

  上述分析人士同样表示:“在持续不断的资本外流压力之下,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兑美元持续贬值,加上企业经营环境不利,新兴市场面临的形势尤为复杂,压力巨大。尤其是发达市场有任何举措,对新兴市场都有可能产生10倍的效应。”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