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久伏必高飞?
2015-12-22 08:38:18 国际金融报港股真的便宜吗?似乎有不少企业这么看,近期,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到港股去“扫货”。
自去年11月17日沪港通“通车”以来,港股市场的表现就受到了两地市场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然而,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港股市场同样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走势。但时至今日,港股市场的指数点位仅为2014年3月时的水平。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自12月14日以来,市场触及近期低点之后便迅速反弹,出现了显著回升。而在过去几个交易日内,恒指累计反弹近1000点,反弹幅度逾4%。而作为市场高度关注的港股通渠道,也出现了港股通资金连续进场的迹象。
柏可林 摄
“久伏者,必高飞”大家都在等待港股能否完全诠释这句话。
12月份以来,恒生指数出现了罕见的九连跌走势,期间累计最大跌幅一度达到4.5%,而指数累计下跌空间也近千点。实际上,从月线来看,11月以来的恒生指数表现就不乐观,月度累计跌幅为2.84%,振幅也超过千点。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12月14日以来,市场触及近期低点之后便迅速反弹,出现了显著回升。外界的观点是,在A股淘不到便宜货,指数又没有快速上涨可能的情况下,估值具备优势的港股成为资金的选择。
很快,恒生指数在上周数个交易日里反弹,累计反弹近1000点,反弹幅度逾4%。与此同时,作为市场高度关注的港股通渠道,也出现了港股通资金连续进场的迹象。
高飞转折点来临
自去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以来,港股市场的表现就受到了两地市场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不过,与投资者期望的不同,港股并没有在沪港通到来之后出现快速地上扬。
“港股主要还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能够代表指数的个股很难得到内地投资者的关注。”香港投资银行家温天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这个观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6月A股出现快速调整之前,港股就已经率先开始回调。4月末,恒生指数在爬上阶段性高点之后,开始出现缓步回调。5月份,恒生指数月度累计跌幅为2.52%。在6月开始调整之后,恒生指数的跌幅也同步扩大,其中,8月的累计跌幅达到12.04%,跌势在10月才有所企稳,月度走势翻红。随后,走势又恢复缓慢下跌的局面。
交易量持续萎缩显示出,市场资金对港股兴趣较淡。期间市场的日均成交额也出现了大幅度滑落。统计显示,在第二季度中,恒生指数的日均成交额达到1132.81亿港元。但是,进入第三季度后,市场的日均成交额出现大幅度滑落。第三季度,恒生指数的日均成交额仅有656亿港元左右。
对此,大多数的观点认为,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市场,港股市场与全球经济和海外市场的联动更加强,因此,在美联储加息和人民币贬值的大环境下,港股会较为波动。
此前,兴业证券曾发布报告称,港股短期受制于全球投资风险偏好回落,缺乏上行动力。
而对于港股出现的连续下跌,广发证券分析指出,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与人民币贬值给港股带来的双重影响非常关注。除了担心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资本流出以外,人民币贬值带来的H股估值提升也是投资者关注的因素之一。
广发证券认为,如果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继续贬值,港股市场可能会受到进一步影响,一方面资本会继续流出,H股被动升值持续,另一方面内地的资产也有可能会借道香港市场避险,但是在内地资本外流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资本项目放开的进程能否顺利依然存疑。因此整体来看,对于港股市场的影响可能偏负面。
不过,兴业证券分析,过去两年随着新兴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剪刀差收敛,导致新兴市场估值被降级,2009年以后以美国量化宽松(QE)为起点,全球流动性推升了股指估值。全球范围来看,发达经济体股票市场当前估值已不便宜,尤其美国股市静态估值已是2009年QE以来最高,德国、英国、日本也高于历史水平。而新兴市场仍略低于过去几年的均值,尤其港股市场更是全球稀缺的估值洼地,整体估值较新兴市场的比例也低于历史低位,具备较好地中长期配置价值。
因此,不少投资者认为港股的投资机会已经到来,随着美国QE落地,港股开始出现反弹。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