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魅力渐失:从业者薪水可以用崩盘形容
2015-12-14 08:30:38 国际金融报在以确保股东回报为第一要务的华尔街金融机构,为提高股价,裁员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
竞争加剧利润少
市场的波动或许可以解释华尔街糟糕的表现,但来自亚太地区或是IT领域的竞争者,正在不断蚕食这些金融巨头们的利润,令他们如鲠在喉
尽管不少金融业从业者将今年糟糕的业绩归结于下半年全球市场波动。但也有专家指出,华尔街面临的挑战不止于此。杰米·葛素表示,时代环境的变迁以及全球金融格局的改变,才是华尔街金融机构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都要面临的挑战。
全球持续的低油价正令华尔街投行们越来越难以喘息。这些投行在美国页岩油繁荣时纷纷向各石油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贷款。然而,现在低油价正在给这些能源公司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原油收入正在枯竭,这些公司背负着巨大的债务压力。美国最大的银行们正在对能源公司的贷款举起红旗。二季度,美国各大银行就各自的能源公司贷款向投资者发布预警。
Rafferty资本分析师Dick Bove表示,“各大银行因为这些给予能源公司的贷款而遭受损失。这是非常明显的事情,无论油价是处于30美元/桶还是80美元/桶。”
富国银行表示,因为能源领域情况恶化,公司不得不准备更多的现金应对潜在的商业违约事件。美国银行报告显示公司可能需要额外预留15%的资金用于应对商业贷款风险,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贷款问题。
摩根大通在第三季度同样提高了其应对石油和天然气领域贷款损失的准备金,金额高达1.6亿美元。摩根大通首席财务官玛丽安·雷克(Marianne Lake)表示,公司这么做的原因是预计油价将继续保持低位。
“如果说市场有起有落,华尔街的投行也因此有赚有赔是一种正常的波动。那么,有些变化则更令华尔街投行头疼。”上述外资银行高管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来自亚洲同行的竞争以及东方主权财富基金的崛起,令华尔街投行如鲠在喉。”
汤森路透发表一项针对投资银行活动的季度调查显示,虽然今年亚洲的股权融资量创下纪录,但华尔街银行从中获得的费用却在下降,因中国对手在不断蚕食他们的获利。
今年1-9月,亚太地区(除日本外)的股票上市金额较上年同期飙升40%,达到1972亿美元,高盛和瑞银集团在承销商中排名前两位。
与此同时,据调查估算,跨国银行在亚太股权资本市场(ECM)的费用收入却较上年同期下降或持平,这是因为亚太市场的竞争在加剧。亚洲ECM费用收入最高的10家银行中,有四家为跨国银行。其中瑞银排名第一,1-9月费用收入估计为2.05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接近持平。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费用收入则分别下降约20%,摩根大通则下跌15.7%。
相较之下,中国六大券商费用收入均增加,中信证券费用收入增长近50%至2.46亿美元;国泰君安费用收入增58%,招商证券费用收入几近翻番。
除此之外,如今全球范围内金融技术行业的崛起也给华尔街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冲击与威胁。一些著名的金融人士正在向银行业发出了金融技术创业公司迅速崛起的警示。詹金斯在演讲中表示:“现有银行正面临着巨大压力,它们要想在实现新技术运用方面与新竞争对手保持同步会很困难。”
最近软件公司Temenos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银行家普遍认为技术将成为他们事业的最大威胁,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计划今年加大IT方面的投资力度。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给股东的年度报告中警告称:“硅谷来了。”
在他看来,对于摩根大通这样的公司,创新及效率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贷款及支付业务上。在过去,像贷款、支付以及财富管理这些业务只有去银行才能办理,而最近金融技术初创企业由于提供了一种更加便宜有效的服务方式吸引了许多注意。
“数百个创业公司正在各方面替代传统银行,它们拥有大量人才及资本。”杰米·戴蒙在报告中写道,“你读到的大部分是关于贷款业务,即企业能够并相信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提高信用担保,快速有效地借钱给个人或小企业。他们非常擅长减少‘痛点’,可以在几分钟内发放贷款,这在银行可能要耗费几周时间。我们要努力使服务与他们的一样有竞争力,我们也完全赞成与他们进行有意义的合作。”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