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爱演“宫斗剧”的日本陆军高层

2015-11-18 09:23:45 国家人文历史
分享:

二战日本陆军,几乎没出什么名将,但山下奉文绝对是个例外。“马来之虎”的威名,一度让盟军闻之色变。山下奉文虽然有功,却始终得不到提拔。甚至很快就被踢到中国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坐关东军的冷板凳。

  推卸责任的主帅

  当然,有些情况下参谋上蹿下跳乃至发号施令,并不是代表主帅没有主见。日本在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下属为上级承担责任的体系。在决策时,上级仅是对下属意见表示首肯,事成之后,上下一起享受成果,失败时则由下属来单独负责。早在日本战国时期,山本勘助等一批“怀刀”(日本人对参谋和军事的一种隐晦提法)就不断跟自己的上级一唱一和,用类似“演双簧”的方式,来形成决议。久而久之,这种倾向和日本封建社会遗留的重视“年功序列”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几乎固定的决策体系,即一群所谓参谋各抒己见,最后强势者压服其他人。而真正的决策者上级,冷眼旁观,视自身的需要选择是否首肯参谋吵出来的“公议”。

640BV0PKCFX.jpg

  “豺狼参谋”辻政信

  当然,类似的办法用在军事指挥上,并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例如在倒幕战争中以参谋身份掌握全局的西乡隆盛,到了西南战争时身为反叛的萨摩军的主将,却任由担任参谋的桐野利秋、篠原国干发号施令,最终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当然这方面也有些比较好的例子,例如在日俄战争中,大山岩担任日军主帅,他性格开朗,每当属下们无法形成决议,他就直接问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儿玉君,咱们今天要打哪里来着?”借此来缓和气氛。同样的还有东乡平八郎总是面无表情地听着手下“智囊”秋山真之侃侃而谈,最后点个头算是同意秋山的意见。

  但是,当参谋自认为能力远超过上级,而上级又执拗地固执己见,就可能出现两方彻底结仇的情况。石原莞尔在担任关东军参谋副长时,与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东条英机多次出现公开意见对立,最终导致二人彻底决裂。石原此后经常大骂东条是“上等兵”。1944年石原莞尔为刺杀东条出谋划策,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两人的私怨。

  山下与辻政信结怨,同样因为山下鄙视辻政信的能力和品质,对他提出的妙计不但不予采纳,还屡屡公开驳斥,逼得辻政信跑到前线去耍威风,并且不断利用与东条的旧谊,在背后恶意中伤山下奉文。而山下也多次公开骂辻政信是奸贼和小人,主帅和参谋至此彻底失和。

  由此可见,所谓参谋发号施令,很大程度上是主帅放任的结果。如果参谋做出的决定真的与主帅意见相左,在等级森严的日军中,上级可以很容易地利用手中权力压制下级意见。不过,从结果看,让参谋上蹿下跳,至少相当程度上为主帅保留了好名声。仍以山下奉文为例。即便他已经被判为战犯,处以绞刑,仍不断有人为他开脱,认为是担任参谋的辻政信自行其是,才导致了对马来华人的大规模屠杀和军票泛滥等罪行。由此可见,无论是参谋还是主帅,在推脱罪行之时,还真是一丘之貉,没有什么分别。(文|白孟宸)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