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演“宫斗剧”的日本陆军高层
2015-11-18 09:23:45 国家人文历史二战日本陆军,几乎没出什么名将,但山下奉文绝对是个例外。“马来之虎”的威名,一度让盟军闻之色变。山下奉文虽然有功,却始终得不到提拔。甚至很快就被踢到中国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坐关东军的冷板凳。
上蹿下跳的参谋
为什么日军之中会有诸多像辻政信和石原莞尔这样,天下闻名却眼高手低,上蹿下跳却仅为参谋的人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日本军事教育自身的问题,一方面也是因为日本军事体系中封建残余太多的缘故。
年轻时的石原莞尔
日本的军事教育体系,重视战术和素质养成。这本是好事。但由于日本陆军在文化和体系上,同时向法德两国学习,结果日军的军事教育,即像德国陆军一样,重视图上兵棋推演,又像法国陆军一般,热衷让军校学员掺和国内政治。兵棋推演本是相当好的一种军事教育和指挥工具,但是这套体系需要不断根据现实情况,对推演规则和各种数据进行修正,这恰恰是对技术发展并不敏感的日本陆军最不擅长的。例如山下奉文和石原莞尔,分别略通机械化战术和机关枪使用,结果竟然被吹捧为日军中的“技术型将领”。
正因如此,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日本陆军的图上兵棋推演开始流于纸上谈兵,与欧美苏各国军队的实际相差越来越远。不过,由于大量中国留学生赴日本学习军事,日本军官又大量到中国担任军事顾问,因此日军在兵棋推演中对中国军队的判断和认识,始终相当准确。
本来,日本的军事教育也很强调参谋旅行,这是增进见识,修正误解的好机会。但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日军军官的参谋旅行大多是围绕兵地要志展开,很少潜下心来了解其他国家军队体系建设成果。个别如山下奉文和石原莞尔,能够在担任驻外武官时学习一些欧洲先进的军事科技成果,但更多的军官,则是像东条英机一样,把参谋旅行和驻外任务当作一个拉帮结派的好机会。
日军参谋上蹿下跳却没有好名声的另一个深层原因,在于日本自明治维新建立新军开始,就在军队中大量保留封建残余。这种封建残余,首先是士族在军队中享有崇高地位。在幕末的倒幕战争中,新政府军征讨日本东北地方的部队,都是由萨摩、长州、土佐和肥前等倒幕强藩部队编成的。但由于倒幕强藩要拿天皇作为大义名分,所以各部队的总指挥,即东征大总督府的总督,由丝毫不懂军事的有栖川宫炽仁亲王及仁和寺宫嘉彰亲王担任。而大村益次郎、西乡隆盛和板垣退助等强藩大佬,只能以“下参谋”(参谋的职务都由皇族担任)身份来行使实际指挥的职责。这基本可以认为是日本陆军中参谋架空主帅的滥觞。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