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双11”7年之痒:挤破头也上,何苦?

2015-11-11 07:56:58 国际金融报
分享:

在互联网时代,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一直以来,互联网上的身份验证是一个难题,这在金融服务方面表现最为明显。此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更多会倾向于收集实名可控的用户信息。

  快递实名制,爆仓?

  电商、淘宝卖家等一般都属于“已有安全保障机制的协议客户”之列,与快递企业签订有安全保障协议,因此不属于“自11月1日起快递实名制”新规的针对对象,因此对“双11”的快递影响不大

  “双11”购物节,从一个基于淘宝商城的推广活动到整个行业摩拳擦掌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年是第7个年头,价格始终是吸引用户的最重要因素,但质量、售后和物流等环节的问题也似乎成了老大难。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投诉案例的统计,每年“双11”是网购用户的投诉高峰期,与“3·15”并列两大高峰值,投诉量大约是平常的1.5倍。

  以物流爆仓为例,虽然马云对于菜鸟网络的定位是“智能物流骨干网络”,但是尽管加上各大物流公司的全力配合,“双11”包裹拖延乃至快递服务水平骤降等问题近几年一直都无法解决。

  国家邮政市场监管司司长韩瑞林近日透露,今年“双11”预计邮寄快件量将超过7.6亿件,增长40%以上,最高日处理量可能突破1.4亿件。雪上加霜的是,根据国家邮政局规定,自2015年11月1日起,除信件和已有安全保障机制的协议客户的快件,通过自助邮局(智能快件箱)等交寄的邮件、快件外,要求通过对寄件人电话号码及相关身份信息比对核实后方可收寄。

  那么,“寄递物流实名登记、先验视后封箱和邮件快件X光机安检等制度的推动落实”会让“双11”物流压力更大吗?

  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电商、淘宝卖家等一般都属于“已有安全保障机制的协议客户”之列,与快递企业签订有安全保障协议,因此不属于此次快递实名制新规的针对对象,“对‘双11’的快递影响不大。”

  为应对“双11”及随后一直持续到春节的快递旺季,韵达速递公共事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在全网络已改造和扩建了分拨中心45个,储备车辆10000台,全网络储备人员10000人。

  顺丰快递则在“双11”前又增加了2架全货机,目前共有22架。“双11”期间预计自有全货机每日可发运货量2000吨。

  不过,国家邮政局明确规定,各快递企业对电商协议客户要填写完整准确的寄件人信息并定期抽查核实,确保向邮政管理部门报送完整真实的用户信息,实现寄件人身份可追溯、可查询。

  根据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北京地区“三通一达”快递员在收取快件时还未严格执行“实名制”规定,不过,顺丰快递已经要求寄件人实名制填写信息。

  政策再保障,靠谱!

  政策面:禁止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进行交易;商业层面:保险公司推出退货运费险、物流破损险、正品保证险、品质保证险,为“双11”护航

  京东举报阿里的依据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0月初发布的《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里面第十一条明确规定: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违反《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限制、排斥平台内的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参加其他第三方交易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

  不过知名法律人士赵占领认为,京东对阿里的举报,无从判定真实结论,商家平时针对不同平台制定不同的政策是很常见的,平台没有权力对他们进行限制,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不了了之。

  当数据一次一次被刷屏,政府的管理必须跟上。前几年的经验表明,“双11”狂欢过后,投诉和维权大军会接踵而至,无论价格、物流还是商品质量,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11月3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发布《关于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的提醒书》,禁止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进行交易。同日,阿里巴巴、京东等20多家电商平台和130多位网店经营者联合签名,承诺“诚信守法经营,不售假刷单”。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从蚂蚁金服了解到,其已联手多家保险公司,推出退货运费险、物流破损险、正品保证险、品质保证险四大险种为“双11”护航,通过保险的方式来保障用户的网购体验。而且,这当中大部分保险都无需用户承担保费,而是由天猫平台或卖家来为用户投保,购物送险正在逐渐成为电商标配。

  其中,正品保证险和品质保证险这两大和商品品质相关的险种都是首度伴随“双11”出现,前者由中国人保承保,后者则由平安产险负责。

  “是否是品牌正品,品质是否符合卖家描述,这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两类商品问题。”蚂蚁金服保险事业部负责人坦言,“卖家愿意投保最主要的动因是两层,一方面是免去因为材质问题导致的买卖纠纷,交由专业的鉴定公司和保险公司来处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低成本的营销方式,为买家投保,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也是向买家表示自己对于商品品质的信心。”

  目前,品质保证险上线仅9个月,投保量就已经超过3000万单,在“双11”,为用户投保品质保证险的商户将超过6万家。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