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新文化运动就意味着割掉“孔家”命脉吗?

2015-10-10 10:27:10来源:人民论坛 分享:
字号:

1444444123153771.jpg

  新文化运动时期,由于提出了所谓“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一些批评新文化运动的人士认为,一个文明的发展需要有传承与接续意识,新文化运动以打倒孔子为标志的全盘反传统,导致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维系中国传统的精神象征——孔子被打倒了,中国失去了精神凝聚的力量,后来引进的种种外来的观念又与中国传统观念存在冲突,这是中国后来长期陷入混乱与战争,甚至是导致文革十年动乱的重要原因。这就牵涉到如何看待当时批孔的原因,以及弄清当时批评的是孔子的哪些思想,孔子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批孔是为了反对复辟帝制的反动逆流

  新文化运动之所以会反对孔教,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是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即辛亥革命后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制度,政治体制需要从帝制的框架下彻底变更过来。相应地,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也要变过来,以便中国能够在新的政治制度下,适应变化多端的现代社会,抵御国际上的强权政治及帝国主义者对我国的侵略,同时也能将中国融入世界,与世界文明一起发展。辛亥革命之前,政治体制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动,康有为在发动戊戌变法时,撰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根据时势的需要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和重塑孔子形象。他认为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改制”精义与“三世说”,着力挖掘其中的“变易”思想,作为他们提倡变法的依据。由于这种思想符合当时世界变化的形势,使他成了变法的领袖人物。但由于他是在帝制的政治制度框架内思考问题,所以当袁世凯当了民国的大总统后,他将提倡孔教、立孔教为国教作为立国之本,便引起了“新青年派”陈独秀等的诘问:“孔教”能作为国教像西方的宗教那样令国人信仰吗?孔教在现代社会还能作为立国之本吗?孔子之道在现代社会还有用吗?现实中国政治的复辟与倒退加剧了陈独秀们的疑问,以致康有为主张定孔教为国教的议案在国会不能获得多数赞成票,这表明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虽然时间不长,但人们的思想正在发生变化,人们不再相信孔教了。

  陈独秀等人并非全盘反孔,主要批评礼教中与民主、平等并不相符的内容

  陈独秀考察了以尊君为中心的礼教形成的原因及孔子被奉为万世师表的原因。认为这一礼教虽在孔子创立的当时有历史价值,但因其以尊君为中心,适合历代君王的专制主义需要,孔子才被奉为万世师表。他指出,即便那些主张尊孔的人,心里也明白两千年前孔子的礼教,已经不能支配现代人的思想行为,自己也做了许多有违礼教的事,但他们“仰仗孔子的威灵,来压服一班犯上作乱的禽兽,至于他们自己曾否犯上作乱,这本糊涂帐,一时也就难算了”。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判孔子的礼教,主要是从政治现实上批判尊孔复辟政治行径,维护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从现实政治的角度,重新评价孔子之道在当代社会的价值,维护了刚刚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阐述了与这一制度相适应的民主、平等等一系列现代价值观念,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这一历史积极作用应予充分肯定。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陈独秀等人也并非全盘反孔论者,主要是批评礼教中的与民主、平等并不相符的内容。陈独秀也在《我之爱国主义》中把“勤、俭、廉、洁、诚、信”等传统美德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重要内容。他对孔子因材施教的启示教学方法也是肯定的,认为是应当发扬下去的。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孔教,新青年,陈独秀,孔家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