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莱特(左一)和团队在收集海上垃圾。
人物简介:博扬·斯莱特,1994年出生于荷兰。2013年,他在澳大利亚进行“海洋清洁计划”,获得挪威国际海事奖与联合国地球卫士大奖。
21岁的年轻人,能做出什么成就?或许大多还在大学混沌度日吧,来自荷兰的博扬·斯莱特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古英雄出少年。近期,他宣布将带着100多人的团队,于2016年在日本海岸,利用阳光、洋流的能源,收集海洋塑料垃圾,“我的最终计划是铺设10万米的拦截带,清除太平洋里42%的垃圾!”
说话时,他墨绿色的大眼睛迸射出坚定和睿智,唯有卷曲的长发和脸上的一点婴儿肥,提醒人们他才20出头而已。
“我要证明他们都是错的”
维基百科这样介绍斯莱特:发明家、慈善家、创业家。当被问及是如何在小小年纪有如此成就时,斯莱特回答得云淡风轻:“天赋、观察,然后是专注。”
从小斯莱特就被身边的朋友称为“小爱迪生”,“我喜欢拆家里的各种玩意,从时钟到家电,父母对我束手无策。”13岁时,在看过一次火箭发射直播后,斯莱特迷上了火箭。他根据说明书和教材“研发”了213个水火箭,并筹资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发射仪式。这为他赢得了一个吉尼斯纪录——同时发射最多水火箭。“这个活动让我明白:想要成功,发明和资金缺一不可。”
2011年暑假,17岁的斯莱特到希腊潜水,“塑料垃圾漂在海上,比鱼还多”。最近三四十年间,人类每年大约生产3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会通过河流沟渠最终进入海洋,并因洋流作用形成大片垃圾带,严重破坏生态和生物链。“人们对这些垃圾无能为力,如果想用船把现有的垃圾打捞上来,至少需要上千年。”斯莱特说。
当斯莱特说自己打算清理海洋塑料垃圾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但他不信这个邪。2012年进入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后,一个新的念头又闯入他脑海,“为什么非要我们去收集垃圾,而不是垃圾来找我们呢?洋流会把这些塑料垃圾聚集起来,如果有个设备可以在洋流汇集地带收集垃圾,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斯莱特设计了一个几千米长的拦截带,带中间是一个有漏斗功能的平台,可以将垃圾吸入“漏斗”,由于“漏斗”内部运行缓慢,鱼虾可以安全通过,塑料垃圾则被筛进收集器。这个设计获得了代尔夫特科技大学的“最佳工具设计奖”,领奖时斯莱特说:“现在我可以骄傲地告诉那些曾经反驳我的人,清洁海洋还是有希望的。接下来我会付诸实践,我要证明他们是错的。”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