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荷兰青年,想要拯救海洋

2015-10-10 10:17:20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字号:

  会众筹的创业家

QQ截图20151009162839

  斯莱特

  实践远比想象艰难。斯莱特本来计划请教许多行业专家,商议可行性方案。“但我拿不出咨询费,只有少数人给我提供了帮助。”一次次闭门羹让斯莱特意识到资金的重要性,但他的全部预算就只有平日里存的200欧元(1欧元约合7.2元人民币)。

  为了筹集资金,斯莱特开始给各大科技公司打电话,他想搞众筹。“我联系了300多家公司,耐心跟他们解释我的计划,但是没人给我回复。”一次,一位经理看到来谈合作的竟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连话都没说就把斯莱特轰了出去。

  拯救斯莱特的,是2013年3月他在TEDx的一场演讲。TED(即技术、娱乐、设计)是在美国创立的顶级演讲平台,而TEDx则是各个国家的本土化版本。斯莱特的演讲视频在网上引发巨大反响,“我每天会收到1500多封邮件,有人想做志愿者,有人则要投资。”15天内,斯莱特就筹集了8万美金(1美元约合6.4元人民币)。

  3个月后,斯莱特中断了学业,开了一家公司,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名字就叫“海洋清洁”。他在网上广发英雄帖,在世界范围内招集了100名志愿者,其中有70多名发明家和工程师。“一开始,我完全控制不住场面。每次出海,风都有十几级,海浪至少有3米高,装置根本没法拼接;而且,大量的数据分析也让我们很头痛。”不过最终,斯莱特和志愿者们还是坚持下来了,收集了澳大利亚海面的部分塑料垃圾。

  这些志愿者大多很年轻,研究、调查、出海虽然辛苦,但也不乏快乐的氛围。有一次,斯莱特想辞退一名24岁的志愿者,身边人劝他:“你大人不计小人过,他那么年轻,还需要学习。” 斯莱特一下子就笑了,“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只有19岁。”

  2014年6月,就在斯莱特20岁生日前一个月,他和团队交了一份530页的报告,讲述了他们的设计理念、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果,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行的塑料清理方案。斯莱特也因此获得了2014年挪威国际海事大奖和联合国地球卫士大奖。

  失落的发明家

  可行性报告给斯莱特赢得大奖,还为他筹集到了22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不过很快,质疑就接踵而至。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教授、深海专家凯莉·贺威尔首先发难。她在接受BBC采访时,毫不留情地评价斯莱特的报告只是海市蜃楼,“这个装置针对的是海面上的垃圾,但很多塑料在深水层,甚至在海底,因此他的设计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她还提出,即便“漏斗”的速度很慢,生物是可以游出去,鱼卵却无法幸免,这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是巨大的。

  普利茅斯大学教授理查德·汤普森则提出:“这个计划所需的资金远不止几百万,有这个经费还不如研究如何阻止塑料进入海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些专家的言论在网上引发了“民愤”,许多网友认为他们都是一群只说不做的书呆子。但斯莱特却谦虚地听取这些专家的意见,不时到世界各地的海洋研究机构学习、调查。“我们当然需要改进,但一切会变得更好。”斯莱特说。

  斯莱特计划明年在日本海岸建一个2000米的拦截带。“我们会收集这片海域将近3万立方米的塑料垃圾,然后把它们运到电厂,转化为电能。如果成功的话,我们还会在夏威夷制作第二个收集装置。”

  名利双收的斯莱特已经成为荷兰的青年偶像,他却觉得有些失落:“我每天平均15个小时放在海洋清洁上。每次有人说起大学生活有多美好,我都会感到很难过。”

  “但是我又想,我多幸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斯莱特说,“想做就做,才是最过瘾的事。”(记者 余驰疆)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斯莱特,地球卫士,海洋生态,海洋研究,普利茅斯大学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