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玉兔、桂花树
孙子曰:“日有短长,月有生死。”月亮或盈或亏的周期变化,形成个性鲜明的生物特性,也让古人相信,月亮的身后蕴藏着某种不死的力量。作为与太阳相对的“太阴”星宿,先民们又将月亮视为主管雨水的神祇。
虽说“嫦娥变蟾蜍”自有其神话性的一面,但用蟾蜍来隐喻月亮,颇有道理。蟾蜍性亲水,冬蛰夏出。从卵、蝌蚪到有足无尾的蛙,其周期性的生命历程,让古人想当然地认为蟾蜍就是月宫的主人。
其实,不只在中国,用蟾蜍或蛙来隐喻月亮,在全球各处的人类文明中也广泛存在。太平洋中,所罗门群岛的土著也把月亮看作一只蟾蜍的化身;美洲的墨西哥人就认为月亮女神,是水的掌管者,她的化身是一只大青蛙;圭亚那的印第安人也认为月亮中有一只青蛙;在兰雀印第安人的传说中,有一对姐妹和星星结婚,各生一子。妹妹的孩子兰雀后来升天,成为了月亮,而同行的妻子就成了月中的蟾蜍……
令人好奇的是,到了西汉时期,大多数的典籍中,月中的蟾蜍已经与玉兔同在。玉兔何来?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闻一多有过尝试,他认为“盖蟾蜍之‘蜍’与‘兔’音近易混,蟾蜍,变为蟾兔”。于是蟾蜍一分为二,变成蟾蜍和玉兔。
“撷芳主人”董进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解释——蟾蜍与玉兔的形象来自月球上的阴影图案。按照他的理论,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中,右上角的部分可以看到根据月球阴影绘制的蟾蜍与玉兔。只是,“帛画因为整体构图的需要,月亮与之前的图示是左右相反的。”
“撷芳主人” 董进对月中蟾蜍和玉兔来源的解释图
有美女、有动物,月宫中当然也少不了植物。朴实的中国人选择了“桂”,至于是月桂树,还是桂花树,中国人就分辨不清了。但现代植物学中,前者属于樟科,后者属于木犀科,差别大相径庭。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