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找对“风口”也无惧“风吹”
苦熬9年,“猪”终于飞起来
在众包威客领域,“猪八戒”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却是现在活得最滋润的,市场份额超过80%。猪八戒网是怎么活过来的?
“猪八戒”团队归结为一个字:“熬!”
“我是网站第一个正式全职工作人员。那时候不是去发掘需求,而是让别人相信你,这很难。”董长城说,“一次,有家餐饮公司花200元设计Logo,我上门去收了3次款,好不容易才说服他们。抽佣赚的40元钱,还不够车费。”
当时没有人确信,这门生意真的能做下去。2006年到2008年,摆在猪八戒网面前最重要的是吃饭问题。“当时喊出了‘每天一万,解决吃饭’的口号。”朱明跃说,日均成交额1万元,我们赚2000元,网站才能勉强维持。
2008年,正是“猪八戒”们最活跃的时候,同类网站有300多家。当时,线上创意市场却并不成熟,虽然潜在买家数量庞大,但是实际买家并不多。所有竞争者无一盈利,没过多久,300多家网站绝大多数关掉了。
竞争对手纷纷倒下,“猪八戒”为何越做越大?
“我们傻傻地坚持9年,把竞争对手熬死了。”朱明跃说,“几年前,北京有一个做得很好的竞争对手,后来却转向去淘宝开女装店了。”
“从0到1比从1到100难得多,我们就是做好了从0到1的事情。”朱明跃说,五六年前,平台前十大卖家,任何一个都比我们平台赚钱多。“当别人赚快钱时,我们守住不盈利的平台。”
为了做好孵化服务商这条主线,猪八戒网成立以来,就立下一条规定:严禁员工在网站接单。
“猪八戒网作为平台,绝不可以跟服务商抢生意。这是底线,一旦触碰,立即开除。”猪八戒网技术总监朱陶说,“有的竞争对手没坚持这一点,结果变成了一个接单的项目公司。”
有人质疑,重庆地处西部,是互联网的荒漠地带,猪八戒网为什么能在这里生根?朱明跃笑答:不要瞧不起西部,西部是中国互联网下一个爆发地!
“要做一个长时间积累的平台的话,重庆有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朱明跃算过一笔账:2008年公司一个季度的开支,对手在北京中关村交一个月的房租都不够。“成本比我高几倍几十倍,怎么拼得过我?还有,在重庆,人才表面上看起来是劣势,但只要培养起来后,流动性比北上广低很多,这对公司就是人才红利。”
“在北京中关村,猪八戒网算不了什么。在重庆,却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作为重庆土生土长的互联网企业,猪八戒网的几轮重大融资都和重庆市委、市政府有重要关系。“IDG正是参加了重庆市邀请的投资考察,才发现我们并投资的;B轮的时候,正值重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跟投我们;这次的C轮,重庆北部新区下属投资公司又给我们增投了10亿元。”朱明跃说。
“猪八戒网是新兴的产业形态,集众包、文化创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诸多概念于一身。这个平台成就了众多创业者,带动的就业很可观,未来空间很大。”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韩宝昌对猪八戒网寄予厚望,“我们的下属投资公司投资它,不是头脑发热,是早就看好。”
坚持9年,“猪八戒”终于“飞”了起来。
“有人评价我们,说风口上猪也会飞。我不认同。”朱明跃把今天的成功归结于取经的心态:一是不断学习,二是熬得住。他们就是一帮重庆本地的草根,创业一如取经——《西游记》里的取经团队原先也不都是“真神”,唐僧愚,八戒懒,沙和尚老是和稀泥,孙悟空动不动耍大牌。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一步步克服自己的弱点,最终取得真经。
“我们在这个领域等待了9年,准备了9年,耕耘了9年,才等来了风,终于飞了起来。”朱明跃说,“风口上的猪绝不是投机,而是顺应了这个时代,顺势而为!”(记者 王斌来 崔 佳 李 坚 蒋云龙)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1日 08 版)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