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抗战中的两座城两个人之重庆:蒋介石的巅峰岁月

2015-08-21 09:43:09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字号:

QQ截图20150819140957

  2015年,蒋介石的陪都官邸云岫楼,周围山崖峻峭,仅有一条狭窄的石梯与之相通。(本刊记者 王肖潇 摄)

  “汪逆可恶”

  到达重庆不久,蒋介石就得到一个坏消息:汪精卫跑了。

  1938年12月21日,时任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私自从重庆飞往昆明,企图经越南河内赴香港,与日本谋和。蒋介石大为震惊,在日记中写道:“当此困难空前未有之危局,不顾一切,拂袖私行,置党国于不顾,岂是革命党员之行动乎。”对此事的后果,“蒋介石反复考量,在日记中写道:一是‘对党政军以及各地之关系’应当更加慎重,二是‘外交与对敌或有影响乎?’最重要的是,政府内部受汪影响的人有多少?”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蒋介石研究者杨天石告诉记者。

  当晚,蒋介石度过了在重庆的第一个不眠之夜——大敌当前,自己的二当家却跑了!一旦地方军阀和党内亲日势力随汪投敌,将直接导致抗战阵营的分裂。

  最初,蒋介石曾试图挽救汪精卫,同时动用各种途径劝汪精卫悬崖勒马。12月26日,蒋介石一面抨击日本的侵华野心,一面为汪精卫掩护,“汪先生此次离渝转赴河内,实为转地疗养,纯系个人行动,毫无政治意味……外间一切猜测与谣言,国人必不置信。”他还致电著名报人张季鸾,希望《大公报》在报道汪精卫时“宽留余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也秘密指示各报“停止讨汪肃奸”。

  同时,蒋介石指示同汪精卫关系较为密切的外交部长王宠惠、驻英大使郭泰祺、驻美大使胡适等人劝其返回后方,或至少告假游欧,不要发表任何宣言。

  然而汪精卫不为所动。他在1938年12月29日发表了主和的《艳电》。1939年的新年,对蒋介石可谓寒冷刺骨。元旦这天,国民党中央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汪兆铭违反纪律,危害党国案”。“其他与会者大多要求严厉处置,有人主张直接通缉,但蒋介石反对。此时的蒋介石仍在思考,并未做最后的处置决定。”杨天石说。会议最后决定开除汪精卫党籍,撤销一切职务。

  会后,蒋介石又让汪系人物谷正鼎赴河内,转告汪精卫“如对国事发表主张,写写文章,任何时候都很欢迎;但不要去上海、南京,不要另搞组织,免得为敌人所利用,造成严重后果。”汪精卫拒绝了。蒋介石这才丢掉对汪的幻想,起了杀心。

  1939年3月21日夜,军统人员越墙进入汪精卫在河内的住所,开枪刺杀汪精卫,但是阴差阳错,误杀了汪精卫的助手曾仲鸣,反而迫使汪精卫加快了投敌步伐。

  1939年4月,汪精卫赴上海,与日本讨论建立伪政权。6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以汪精卫“不惜自附于汉奸之列”,对汪严缉法办。10月1日,蒋介石答中外记者提问,表示“海可枯,石可烂,而对于引狼入室为虎作伥之汉奸汪逆,则永无宽恕赦免之理”。至此,汪精卫的汉奸身份彻底坐实。而蒋介石总算把汪精卫叛逃的影响降至了最低——军统密切监视其他“主和派”如彭学沛、陈树人等,地方军阀张发奎、薛岳、白崇禧则致电中央要求严惩汪精卫。他并不牢固的主战阵营好歹保住了。

责编:许兰

关键词:蒋介石本人,洽降,豫湘桂战役,1941年,纪功碑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