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代表团在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谢国明( 中)带领下参观考察华为墨西哥分公司。记者 张璐晶 摄
华为墨西哥分公司的1400名员工中,本地员工占到90%。记者 张璐晶 摄
全球化配置资源
国际化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全球配置资源?薛蛮说,国际化不是“销售额”,那只能叫出口,真正的国际化是把国际的资源优化配置。
薛蛮举例,比如印度的优势是软件业,华为在印度有3000人的研发中心,把中国的软件等级成功升级。再比如俄罗斯的基础科学非常厉害,有许多数学天才,于是在产品外形、包装以外,华为也从俄罗斯找到了许多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搞创新,从而胜于对手。
曾经有人问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华为为什么只用20多年就能成长为国际化企业,是不是靠低价战略?任正非说,你错了,我们是高价。对方又问,那你凭什么打进了国际市场?任正非回答,是靠技术领先和产品领先。而这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数学研究在产品研发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华为俄罗斯数学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由一批俄罗斯顶尖的数学家组成,正是这些外籍科学家利用数学运算为华为的3G技术、企业网产品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不做“一锤子买卖”
拉美地区北部是华为“管辖”国家最多的地区部,覆盖41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华为智能手机在该地区发货量突破500万,市场份额超过10%。
墨西哥市场对华为来说很重要,2015年华为正在努力工作提高市场份额。2月份,华为在墨西哥市场推出G7型号手机,售价为5000~5500比索,并推出限量版。4月15日,华为P8型号手机在伦敦全球发布、赢得媒体一致好评之后,4月22日,华为P8以“似水流年”为主题在国内发布。
根据5月12日墨西哥《经济学家报》报道,去年第三季度,墨西哥智能手机比例为31.3%,预计今年将达68%。
谈及墨西哥市场的特点,薛蛮表示,拉美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没有中国人快,手机更新的速度也没国内快,“接受一个东西很慢,但抛弃一个东西也很慢。”薛蛮说,因此,华为在墨西哥要深耕当地市场,不做“一锤子买卖”,旨在通过长期的努力成为受当地人尊敬的企业,与此同时也要保持华为艰苦奋斗、开放进取、成就客户的企业精神。
曾经有一家法国媒体在采访华为后写下过一篇文章,告诫欧洲的电信制造企业:你们将会受到这家中国企业的严峻挑战。因为与外国跨国公司比,中国企业绝不仅仅有劣势,同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比如,欧洲企业普遍反应较慢,用户提出一个修改建议,他们往往要一年甚至一年半才能改进。而华为,只要用户有需求,总是加班加点,快速反应。一个要一年才改进,一个只要一个月就能改进,优势自然体现出来了。而且中国人特别勤奋,效率当然也会高。
谈起创新和转变,薛蛮表示,以前公司认为只要自己埋头苦干就可以了,但这是公司规模小的时候;现在公司大了,不仅要强调合法合规,绝不偷税漏税,也要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让当地政府和人民知道华为为当地就业、税收做的贡献。
据悉,华为墨西哥分公司已经同当地大学、医院等多个机构、社会团体开展了帮扶工作,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社会责任形象。
“华为速度”是这样炼成的
实际上,华为的速度也是被“逼”出来的。华为创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世界巨头云集,华为不得不在市场夹缝中求生存。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通信设备市场被进口高价市场垄断。不过,巨大的市场空间、混杂的竞争局面,也为中国本土通信设备商崛起创造了条件。
华为是通信市场的后进入者,早期技术实力薄弱,与西方厂商的差距巨大。为了活下去,华为的研发团队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苦干加巧干”。在路由器芯片的测试环节,华为积极研发自动化工具,业界开发芯片一般第一版会测试出问题,然后再改一版,另外需要6个月。而华为有先进的仿真环境,以及模拟测试环境,在芯片出来之前就进行充分的仿真测试,因此避免了改版,大大提升了效率,这背后是华为多年研发平台能力的积累。
生存在高度竞争的行业中,危机感让华为多年来一直“把西方公司喝咖啡的时间用到工作上”。正是依靠这些,思科等公司做一个产品需要3~5年,华为则可以只用18个月。(记者 张璐晶)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