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資訊>>海外版精粹>>旅游天地>> 正文

威寧石門坎:中西文明交融的傳奇部落

2014-12-12 04:02:57|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貴州威寧石門坎,這個黔滇交界處的偏遠村落,緣於英國傳教士柏格理而名聲鵲起,成了一個散發著田野記憶的歷史符號,一個中西文化交融聚集的文化符號。

初冬,沐浴著高原柔風,公務之余,我悄然來到了這裡。村子真靜,街道上偶爾見到穿著苗族服飾的婦女從身旁走過,我知道這就是有名的“大花苗”民族。一隻小白狗爬在地上,悠然打著小盹。

1904年,取著中文名的英國傳教士柏格理,從雲南昭通來到石門坎傳教辦學,開啟了讓當地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創辦了中國第一所雙語教學學校並取名“石門光華小學”,開創當時男女學生同校先河﹔著手整理苗族文字,為苗族創立了“老苗文”,開創了苗族母語文字的先河﹔建起了中國第一所苗民醫院,創建了烏蒙山區第一所西醫醫院﹔倡導民間體育運動,修起了貴州有史以來第一個足球場,石門坎曾一度成為“貴州足球的搖籃”……柏格理也永遠留在了黔西北這塊貧瘠的苗疆腹地上。1915年9月流行斑疹傷寒,這名英國校長因護理患傷寒症的學生,感染了沙門氏菌屬傷寒,醫治無效而不幸去世,年僅51歲。

緣於柏格理多年開啟的現代教育,在緊隨而來、同樣取著中文名的高志華、王樹德等幾位傳教士不懈努力下,石門坎迎來了教育發展鼎盛時期,這裡培養出了4000多名初高中生和小學畢業生,學生畢業走出大山后,有的還考取了碩士和博士……僅彈丸之地的石門坎,從此馳名中西,曾被譽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區”、“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傳奇部落”。

來到石門坎,有一小間磚混小屋,曾是石門坎的第一個郵政所。當時,從國外寄信到石門坎,隻需寫下“中國石門坎”,郵差就能把信件准確無誤地送到這裡。

行走石門坎校園,現僅存的,隻有當時的女教師宿舍、用於辦公的長房子、牧師食宿的石房子、小磚房建筑,經過修舊如舊后,仍能見到中式建筑特點和西式建筑風格,向來訪的人們展示著往日的興盛。

昔日的足球場已經不復存在了。當年修在半山間的男女游泳池,如今已是干枯滴水未見,僅剩土坯牆原貌殘遺。1910年,柏格理從英國帶回來的一些樹種,早已長成參天大樹,向人們述說著往日端午節“全民運動會”曾經涌動的一切……

石門坎因有一扇天然石門而得名。那些年,柏格理先生曾帶領當地苗族人民,用鐵?、鐵錘戳開了石門,大大便利了村裡與雲南昭通的交往。

收拾起這段輝煌滄桑歷史,來到石門坎西北側山麓,這裡安葬著柏格理的魂靈。午后,成片樹蔭間斑駁如鱗的陽光洒瀉墓地上。墓碑上嵌有世界上唯一用英、漢、苗三種文字雕刻的墓志銘,在這寂靜山村,成為了中西文明交融的一道獨特景致。

悄然徜徉威寧石門坎,返回的路上,放眼望去,冬陽朗照下的古村落,滿坡蒼翠山林間,競相吐露片片金黃燦爛。(蔣興勇)

(責編:趙雪晨)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石門坎 中西文明 中西文化 部落 傳奇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太原市委組織部長被查 曾“失蹤”14天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昆明“蟒蛇少年”與25條蛇同居10年(組圖)

劉鐵男案今宣判 其情婦遭生命威脅后舉報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