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1 15:08:43|來源:海外網|字號: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為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作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首要條件。在民族矛盾日益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並堅持實行全民族的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實行了以弱勝強的戰爭指導策略;開辟和發展敵后戰場,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於全國抗戰的戰略格局;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打造了爭取抗戰最后勝利的戰略基地。斗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牢記歷史使命,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要把黨的建設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提出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的任務。為實現這一任務,中國共產黨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形成了正確而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建立了密切聯系群眾的黨的組織系統,發展了黨的優良作風,樹立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廣大共產黨員始終把號召、帶領和團結全國人民共同抗戰視為崇高使命,身體力行,身先士卒,充分發揮了先鋒和模范作用,強有力地感染和激勵著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和斗爭,從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信賴和擁護。經過長期革命斗爭特別是抗日戰爭的磨礪,中國共產黨鍛煉成長為政治上成熟、思想上統一、組織上團結,作風上端正的全國性大黨,成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領導核心。
抗日戰爭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戰精神成為鼓舞中國人民奪取勝利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抗日戰爭不僅是一場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較量,而且是一場精神和意志的較量。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生存還是毀滅,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得不回答的嚴峻問題。國難當頭,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緊緊團結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整個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戰斗力被空前喚醒了。在愛國主義的感召下,在艱苦卓絕的戰斗中,民族精神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升華。全國各族、各界、各階層人民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品格;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不畏強暴、敢於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勇於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侵略者的民族自強信念;堅持正義、自覺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貢獻力量的民族奉獻精神。這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為主要特征的偉大民族精神,就是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形成和塑造的抗戰精神。抗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時代體現,充分揭示了我們的民族性格、思想智慧和意志力量。它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就融入了中國人民的血脈中,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推動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
抗日戰爭中,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掀起全民族大團結大聯合的浪潮,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証。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首先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此后,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了艱辛的努力,積極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推動下,國共兩黨實行了比較密切的軍事合作和政治合作,使中華民族精神為之一振,抗戰的氣勢大為改觀。為了不斷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正確處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提出了一系列正確的統一戰線策略和政策。歷史表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始終以中華民族利益為重,始終把救亡圖存作為共同的奮斗目標,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共識,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了千千萬萬的民眾,組織起了浩浩蕩蕩的大軍,形成了陷敵人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從根本上保証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造就的大團結大聯合的偉力,一掃百年來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屢戰屢敗的陰霾,激勵了全體中華兒女攜手找回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在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突出貢獻的同時,也積極倡導和推進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國際意義。在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重。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戰斗,贏得了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和正義事業的國家和人民的尊重、支援和幫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豐碑上,鐫刻著中國人民的卓著功勛;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史冊上,也記載著世界人民的光輝業績。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大國之一,積極參加同盟國的戰略行動,把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這一人類共同事業與爭取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的偉大事業有機結合起來,開辟了抗日戰爭新局面。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大事件。回望屈辱和悲壯的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前的近百年間,世界列強幾乎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抵抗,但無不以中國失敗而告終。而抗日戰爭則是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場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點。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促進了民族覺醒和民族團結。毛澤東同志說:抗日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歷程。經過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洗禮,特別是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華民族終於覺醒了。面對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不願做亡國奴的中國人民,高揚愛國主義旗幟,與侵略者殊死搏斗,激發起團結御侮的巨大能量,彰顯出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這場戰爭,使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空前覺醒、空前團結,為民族前途和命運而抗爭的意識空前增強。這種巨大的民族覺醒和空前的民族團結,從根本上決定著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決定了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從198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屢遭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蹂躪,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受到侵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這個時候的中國,毫無國際地位可言,沒有與諸強平等對話的資格。這種狀況到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巨大貢獻,獲得國際社會的尊重,中國的國際地位也隨著抗戰的展開和勝利而得以提高。中國政府充分利用參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這一歷史契機和有利的國際環境,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初步廢除了各國由對華不平等條約所賦予的許多特權,使一個世紀以來世界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體系開始崩潰。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並成為聯合國的主要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使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形成的大國地位得以初步確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也顯著提高。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加快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步伐。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民族復興而奮斗,最重要的政治前提,就是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自覺地把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與反對專制統治結合起來,把積極抗日與推進民主進步運動結合起來,把為中國人民謀民族解放與謀社會解放結合起來。政治力量的消長和人心的向背,直接影響了戰后中國的政治格局和歷史走向,進而決定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抗日戰爭勝利后隻用了4年時間,中國共產黨便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爭取到了最光明的前途。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辟了道路。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研究室)
1980年,抗戰精神,大團結大聯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抗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