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8 07:15:00|來源:京華時報|字號:
□熱點解讀
各地景區遭游客吐槽
十一黃金周大幕落下,擁擠、挨宰、漲價仍是游客吐槽不已的關鍵詞。與往年相比,今年游客在出游方式的選擇上顯得更加理性,並未出現滯留、傷人等極端事件。不過對於黃金周的存廢之爭,仍舊呈現出一種眾口難調的局面。對此,專家表示,唯有落實好帶薪休假才是解決假日難題的關鍵。
關鍵詞 擁擠
三峽大壩旅游區連續4天發布紅色預警﹔小伙欲在華山山頂求婚,因平台人太多無處下跪﹔10月3日,八達嶺長城接待游客8.75萬人,為5年來同期最高,游客連呼走不動。
>>點評 落實門票預約提升接待能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德謙:景區擁堵,首先是因為老百姓的長假日太少,導致熱門景區在節假日堵上加堵。有人認為取消十一黃金周就能把人群打散,這其實不現實,因為治疏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各景區應努力擴容並提升接待能力,來達到應對高客流的要求,道路、停車場應該有專人疏散引導。故宮就是一個好例子,擴容后即使人流量不減,景區內依舊保持一個比較舒適的游覽環境。在這點上,八達嶺、華山等面積很大的景區都可以效仿。此外,門票預約制度亟待落實,現在每到景區門口都是買票的人多,領票的人少,非常影響入園效率,進而導致擁堵。
關鍵詞 吐槽
湖南鳳凰古城因門票太貴遭游客吐槽,鳳凰古城公司用名句“這麼好的地方留不住你”回應。去三亞“天涯海角”的游客吐槽,花101元看幾塊石頭不值,景區副總戴彬森表示,希望游客能多了解“天涯海角”的地理意義和文化內涵。
>>點評 門票定價標准應讓游客買賬
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作為古城這類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景區,收取門票是合理的,但門票定價要讓游客覺得物有所值。景區管理者一般會拿門票包含多少個景點說事,但游客走進景區后在意的不光是看景點,還包括景區服務水平、接待設施、周邊環境等。鳳凰近期本就被曝出古城風貌逐步惡化,如果再定個高票價,游客來了感覺體驗欠佳,肯定就會不買賬。所以,景區應該把高額的門票收入真正用在保護景區環境、提升服務質量、優化配套設施等方面,這樣游客的滿意度才能提高。
關鍵詞 挨宰
事件——五台山景區內“一盤台蘑燉山雞賣400元”引發熱議,山西物價局回應稱:嫌貴就不要點。三亞南山文化旅游區內放生海龜最高開價5萬元,讓景區游客驚呼“消費不起”。
>>點評 景區二次消費消費者需理性
著名旅游專家、社會學者劉思敏:景區門票是強制收取的,而景區內的二次消費主要靠供求關系決定。如果景區不存在強買強賣、以次充好,那麼從法律層面就挑不出毛病。這就要呼吁游客在進行二次消費時保持理性,如果游客都不買賬,商家就賣不出去,自然便會降低價格。相反,有少部分游客的消費行為,尤其是在一些吃住行游購娛以外的不必需環節表現得不理性,那就會助長商家在定高價時的底氣。
□焦點
黃金周存廢之爭再起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已經結束,不少人體驗了車票難買、高速堵塞、景區爆滿的難處。在如此窘境之下,黃金周的存廢問題再次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
>>行業態度
一旦取消黃金周 旅行產品受影響
北京市旅游行業協會旅行社分會副會長、環境國旅總裁鐘暉:國內帶薪休假制度還不完善,不像國外休假隨意性很強,所以旅行社都會把重點放在黃金周和幾個小長假,集中採購資源。
另外,在中國,家庭是出游主要形式,而孩子是沒有帶薪休假的,因此家長要帶孩子出游隻能選擇黃金周,旅行社也會採取包機等形式降低黃金周出游的成本,以滿足大多數游客的“剛需”。十一黃金周如果取消,是和當前的出游趨勢不符的。
>>網友聲音
@哆嘰:從北京自駕去西安,路上、景區到處都是人,玩得一點兒都不舒心,我看趁早把十一黃金周取消了吧,就算不取消,明年十一我也不出門了!
@小野:這回放假和閨蜜一起去意大利自由行,玩得特別爽。建議大家都往外轉轉,別在國內那些著名景點裡添堵了。
@就不慫:就怕黃金周取消了,帶薪假又無望,那才是真悲催!應該先實行帶薪假,再取消黃金周。
@非機動車:如果不在法律層面上解決用人單位公假落實,年假就如鏡花水月,很多老百姓連每年的公休都被老板想盡辦法“自覺奉獻”了,根本就不指望能享受到年假了。
□對話·蔡繼明
欲解決假日難題 必須靠帶薪休假
今年十一黃金周,全國道路水路運送旅客6.44億人次。很多人反映出行舒適度低,“人在囧途”頻頻上演。對於如何解決黃金周窘境的問題,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接受了京華時報的採訪。
>>現狀 帶薪休假落實率僅50%
記者:對於現行假日安排及運行情況,民眾總是眾口難調,您認為造成老百姓如此糾結的根源是什麼?
蔡繼明:各國節假日制度一般由法定節日、法定公休日和帶薪假三種類型組成,我國目前節假日制度具備這三種類型,但帶薪假天數較少:一個工作滿10年的人,一年隻有10天帶薪假,隻略高於62個國家和地區帶薪假平均天數的50%。同時,我國帶薪假落實情況也較差,到去年為止,帶薪假落實約為50%。
去年十一黃金周過后,原全國假日辦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八成投票網民對目前挪用雙休日拼湊十一黃金周和其他小長假的放假方式不滿意,但涉及是否取消黃金周和小長假時,隻有近六成網民贊成取消。
之所以出現這種投票悖論,主要原因是帶薪休假沒得到很好的落實:反對取消“黃金周”和小長假的網民也並非贊成挪假式休假,但在帶薪休假沒得到妥善落實之前,他們隻能退而求其次。可見,帶薪休假天數少、落實差,是現行節假日制度安排引起公眾不滿的主要根源。
>>阻力 帶薪年假受困資強勞弱
記者:去年國務院頒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中提到“2020年基本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為何過程如此漫長?
蔡繼明:我國1995年頒布的《勞動法》已把帶薪休假確定為勞動者一項基本權利,2007年國務院頒布了《全國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條例》,2013年又頒布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要求到2020年基本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為什麼一項由法律確定的勞動者的休假權要花25年才能“基本”落實呢?
首先,從勞動者一方看,沒有休帶薪年假,主要是出於工作和就業的壓力。曾有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未休帶薪年假的被調查者中,出於工作考慮的佔63.82%。資強勞弱的現實,讓帶薪休假難以順利實施,讓勞動者有權利而不能行使。
其次,尚未形成科學理智的工作觀和休息觀。一些勞動者認為帶薪休假少了獎金,因此更願意領取假期工作的現金補貼﹔還有一些勞動者擔心休假影響自己的升遷。企業也有相應的顧慮:職工休假勢必造成崗位空缺,要填補空缺顯然需要增加人工成本,對於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然而,放棄必要的休息從而延長正常的工作時間,必然會降低工作效率,不利於個人和企業的長期發展。
>>難點 落實與否缺乏監督機制
記者:除個體因素以外,制度層面是否也存在問題?
蔡繼明:帶薪休假制度雖以法律形式確立,但仍缺乏實施細則。在新《條例》頒布前,國家沒有任何有關懲罰的法律法規及措施,因此才使得帶薪休假制度在我國雖有似無。勞動者對於企業單位處於弱勢,話語權很小,很容易放棄自身權利,勢必需要國家力量的介入。目前《條例》規定了對企業單位的監管和懲罰方法,但還比較籠統,公眾對其執行力度也表示擔憂,這些規定能否切實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利值得商榷。在人民網的調查中,認為帶薪休假落實難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相應的監督督促機制”佔58.75%,認為“相關行政處罰措施難以執行”的佔52.45%。
>>建言 中央領導應帶頭休年假
記者:未來如何才能更好地讓帶薪休假真正落地?
蔡繼明:《國務院關於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將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情況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國務院本身應該率先垂范,由國家統計局年內對我國帶薪休假落實現狀做全面調查,年初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要在此基礎上,確定新一年帶薪休假落實目標,來年總結政府工作時,要考核該目標的實現程度。
同時,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中央領導要做依法休假表率,帶頭休帶薪假。各級黨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若不能落實帶薪休假,要發給職工三倍工資,媒體及時曝光落實不好的地方政府和官員,人大和政協加強法律監督和民主監督,工會切實負起責任,不愁帶薪休假落實不好。
另外,要賦予職工集體訴訟的權利,一旦賠償額確定,各個受害人都會按比例得到賠償。這可以使企業主動為勞動者安排帶薪休假,是一種較為可行的制度安排。
休假權與勞動權不可分割,在法律關系基礎上建立起平等、互利、協調的勞資關系,是實行帶薪休假制的關鍵。因此建議把職工帶薪休假的條款與“五險一金”一同列入“勞動合同”,為職工享受帶薪休假權利提供法律保障。
聚焦·公務員:
延伸·公務員貪腐:
帶薪休假 黃金周 帶薪假 存廢之爭 投票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