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國際>>環球人物>> 正文

水均益談普京受訪對自己擁抱:項庄舞劍 意在沛公

2014-06-13 02:37:00|來源:中國新聞網|字號:

資料圖:水均益

  資料圖:水均益

  原標題:獨家專訪水均益:普京對我的擁抱有政治目的(圖)

  中新網北京6月13日電 近日,央視知名記者、主持人水均益回顧自身央視20年生涯的新作《益往直前》出版,頗獲好評,甚至有讀者稱為此感動落淚。12日下午,記者通過出版社得到水均益對相關問題的書面答復。水均益表示,該書回應了自己曾面臨的不少爭議性事件,它的出版也打開了自己的心結。水均益還回顧了近年來所做的高端人物採訪,並談到5次採訪普京的經歷。在他的印象中,普京是個“個子不高、目光銳利”的人,在索契冬奧會對自己的擁抱亦有政治目的,“以我這麼多年對普京的觀察,他不是一個隨隨便便表露情感的人。他對我的擁抱,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新書《益往直前》打開多年心結

  雖身為名主持人,水均益的採訪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03年伊戰報道逃兵”的說法曾讓他的心情一度陷入低谷。很多次他想把伊戰報道的真相訴諸筆端,均因無法克制內心情緒未能如願。直到2013年初,央視派報道組重返伊拉克,故地重游的水均益下決心將當年的經歷記錄下來,回顧20年央視生涯,首次回應“伊戰逃兵”等爭議事件。於是2014年四月,水均益新作《益往直前》首發。

  “從上本書《前沿故事》出版后的15年間,我經歷了很多,可寫的也太多。”拿慣話筒的水均益表示,寫《益往直前》的過程還算比較順暢,“往事歷歷如在眼前。我最擅長講故事。一提起筆,多年潛藏的情感噴涌而出,這部書也就一氣呵成了。”

  《益往直前》的完成,讓水均益打開了多年的心結。他說:“那種情感特別復雜。有對十年前未能如願完成報道的耿耿於懷,也有當年蒙受不白之冤的糾結。”水均益坦承,今天自己已不希望多少人能明白真相,但一定要給當時的戰友一個交代,“還他們一個清白,給我自己內心一個交代。”

  僅僅為了沽名釣譽寧可不出書

  名人出書已不鮮見,央視名嘴水均益也是出版社青睞的對象。據水均益透露,曾有不少出版社來找他談過出書的事情,但均遭婉言謝絕。“忙”是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便是水均益認為出書是一件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尤其是名人出書,“如果沒有一點真才實學,僅僅是為了沽名釣譽的話我寧可不出。”

  水均益的處事認真也體現在對新書結構的把握上。因之前對國際問題的報道比較多,水均益的足跡遍布全球,因此他在書中以採訪報道的地域來劃分篇章,除2003年伊拉克戰爭報道揭秘、2013年伊戰十年回訪外,還寫到了去俄羅斯、日本、朝鮮、台灣、從美國到歐洲等地的採訪報道故事。

  “寫這些地方的採訪故事是因為我多年做《國際觀察》《環球視線》等節目,知道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是中國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問題,讀者會比較有共鳴。”水均益解釋道,“此外,在《新聞前沿》這一章裡,我表達了自己多年做記者、做國際新聞的思考以及新聞前沿的種種變化,世界格局的風雲變遷,我對此的所思所想,最后做了一下總結。”

  “我在3天之內擬好了整本書的提綱,希望在書裡能給讀者一些有用的啟迪、傳遞正能量。”水均益表示,讀者若靜下心來讀一讀該書,一定會有收獲。

  採訪普京:他對我的擁抱有政治目的

  近年來,水均益的名字常和高端人物採訪聯系在一起。迄今為止,他已採訪過多位國家政要,更曾5次面對面採訪普京。談到對這位領導人的印象,水均益以“個子不高、目光銳利”來概括。

  “他給我的感覺很復雜。”水均益說,很少有人能夠長時間直視普京的眼睛,每次採訪自己都想通過普京的眼睛來解讀他的內心,但很難窺探出什麼信息。並且,普京一般會安排兩三家媒體聯合採訪,水均益對他的數次採訪均不是一對一獨家專訪。因此水均益猜測,這可能是普京日理萬機時間排不過來,干脆就把中方的幾家媒體一勺燴,“普京是個非常冷靜的人,講話邏輯性很強。我們編導都說,普京的專訪往往最難剪輯:他的話剪掉任何一句,味道會變。”

  “當我問起他關於他的野心時,他隻給了非常模棱兩可的回答:‘俄羅斯要做一個開放、革新、富裕的國家’。”水均益對普京的採訪還涉及中俄關系,據他回憶,每次採訪普京都會強調兩國非常友好,重視發展同偉大的中國的全面戰略關系,“但同時他又一直在說,俄羅斯更多的還是一個歐洲國家,俄羅斯的重點在歐洲。”

  這讓水均益感覺普京令人捉摸不透。但他同時表示,普京這些年在內政外交上的一次次出手,讓全世界都不敢小看。

  在索契冬奧會開幕前,普京給予水均益熱情的擁抱,並罕見地露出笑容,這曾在當時引起熱議。水均益認為,這並不是他和普京私人建立什麼感情,也不像有些網友解讀的那樣向日益強大的中國示好,“以我這麼多年對普京的觀察,他不是一個隨隨便便表露情感的人。他對我的擁抱,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有政治目的。”

  “普京對我的擁抱,以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我屢次‘特別照顧’,公開對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高度評價,甚至開玩笑提到茅台,以及在接受我採訪時對中日關系上的表態,都是在感謝中國對他遇到西方打壓時的力挺。”水均益如是說。

  評價安倍晉三:有狡猾的一面

  水均益在新書中還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他採訪過哪位日本首相,短則三五個月,長則不過一年,該人都會辭職,因此他調侃道“日本眾首相,誰見我誰下台”。水均益稱,這當然只是句玩笑話,“我可沒有那個神通,見誰就把誰搗鼓下台。走馬燈般換首相,是日本政壇的一種獨特生態,也是源於日本社會的各種復雜問題。”

  對於目前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水均益在書中的評價是“狡猾的”。2007年,水均益對安倍有過一次面對面的專訪。他介紹道,在說到中日關系時自己曾發問:日本政府包括他本人,到底對60年前那段歷史,持有一個什麼樣的看法?

  “安倍小心翼翼地選擇了一個詞,說我們需要謙虛地對待歷史。現場我並沒有多想,認為可能是現場口語翻譯,‘謙虛’這個詞未必准確。”水均益說,但后來節目播出專門請日語翻譯來校對時,好幾個翻譯都表示安倍的確有意使用該詞,“這個詞是他獨創的,是想表達:中日兩國都要謙虛地對待歷史,我會虛心地聽你們的意見,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要過分地強迫對方,也不要把問題放大,對於這段歷史問題,雙方都需要謙虛、低調的對待。”

  在水均益看來,這是個很滑頭的說法,安倍故意使用一個獨辟蹊徑的詞語,對歷史問題既表了態,又留下一些回旋的余地,讓人抓不著他的把柄,“那是我第一次和安倍打交道,透過他‘謙虛的’外表和話語,我認識到他狡猾的一面。后來他不惜在釣魚島問題上與中國翻臉,也証明了這一點。”

  以下為採訪節選:

  中新網:1998年您曾出版《前沿故事》,影響力相當大,銷量逾50萬冊,但此后多年您卻一直保持沉默。從《前沿故事》到《益往直前》,讀者等了15年,是什麼讓你保持了如此長久的沉默?又是什麼讓你有了“不得不說”的寫作沖動?

  水均益:自從《前沿故事》出版后,這些年也有不少出版社來找我談過出書的事,但都被我婉言謝絕,一是因為忙,二是因為我覺得出書是一件需要慎重考慮的事。尤其是名人出書,如果沒有一點真才實學,僅僅是為了沽名釣譽的話我寧可不出。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如果要出書,希望書裡能給讀者一些有用的啟迪和收獲。

  2003年伊拉克戰爭報道回國后,我也曾數次心潮澎湃地提起筆,想把伊戰報道的真相和那些驚心動魄的日子寫出來,但總是無法抑制內心的情緒,總是提起筆又放下。這樣一放就是十年,直到2013年初,央視派報道組重返伊拉克,回訪伊戰十年,故地重游,我想表達的一種欲望開始越來越強烈。

  十年后重返伊拉克的所見所聞,讓我回想起2003年經歷的那場血與火的洗禮。那種情感特別復雜,有對十年前未能如願完成報道的耿耿於懷,也有當年蒙受不白之冤的糾結,時至今日,我倒是不是希望多少人能明白真相,但是我要給我的戰友一個交代,還他們一個清白,也是給我自己內心的一個交代。

  當寫完這本書的最后一個字時,我多年的心結終於解開,在這本書裡,我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內心,好的壞的,該說的不該說的,當年經歷那場戰爭和那些非議的種種內心掙扎,都毫無保留地寫了出來。編輯對此的評價是“把心剖給你看的真誠”,而書出版后,很多讀者都反映,關於伊戰報道揭秘,他們是一口氣讀下來,欲罷不能,很多女讀者還說,她們讀的過程中多次落淚,特別能理解我當年的心情。

  中新網:在《益往直前》新書首發式上,崔永元調侃說,您寫這本書是想澄清“伊戰逃兵”之冤,寫完后發現不夠湊成一本書,又把他拉出來說了說,終於湊了一本書。是這樣嗎?

  水均益:這當然是小崔的玩笑話。當我決定寫這本書后,首先考慮了這本書的結構,可以說是3天之內就擬好了整本書的提綱。

  《前沿故事》出版后的15年間,我經歷了很多事,可以說職業生涯的高峰和備受爭議的一些事情,都發生在這15年裡,可以寫的事情太多。因為我最擅長講故事,首先就把這些年採訪經歷中,最傳奇最有趣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故事在腦子裡梳理了一遍。我報道國際問題比較多,這些年足跡遍布全球,便以採訪報道的地域來劃分篇章,除了2003年伊拉克戰爭報道揭秘、2013年伊戰十年回訪,我還寫了俄羅斯、日本、朝鮮、台灣、從美國到歐洲等地的採訪報道故事,寫這些地方的採訪故事,也是因為我多年做《國際觀察》《環球視線》等節目,知道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是中國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問題,談起這些話題,讀者會比較有共鳴。此外,我還寫了自己在央視這些年的經歷,最后,在《新聞前沿》這一章裡,我表達了自己多年做記者、做國際新聞的思考,新聞前沿的種種變化,世界格局的風雲變遷,我對此的所思所想,最后做了一下總結。

  可以說,整本書的內容非常厚實、非常厚重,我這些年來鮮為人知的經歷,做人、做事、做新聞、做記者的種種感悟,對國家和時代的種種觀察與思考,都濃縮在這本書裡。我自認為,讀者若靜下心來讀一讀,一定會有收獲,

  中新網:曾經有年輕人因為讀過你的《前沿故事》,選擇新聞作為自己一輩子的職業和事業,《益往直前》的目標讀者還是當下的年輕人嗎?

  水均益:說到《前沿故事》激勵了那麼多人,這是我當時始料未及的,我也沒想到那本主要講新聞採訪故事的書,會影響到那麼多人。寫這本《益往直前》時,我採用了《前沿故事》的筆法和寫作風格,這是我最拿手也最稱心如意的,也就是講故事。因為作為記者,主要的任務是報道,講你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故事,所以《益往直前》也是講故事。

  至於是否以年輕人為目標讀者,這是我寫作之初未曾想過的問題,我的初衷只是真實地表達和毫無保留地分享,並沒有刻意想去取悅哪個目標群體。但這本書出版后,我欣慰地發現,它也受到了很多年輕讀者的歡迎。在簽售中,堅持幾個小時排隊來買書與我當面交流的,以大學生居多,在我的微博裡留言評論和我交流的,也有很多年輕讀者。他們說,我的書讓他們看到了以前沒看到的世界,開始思考以前沒思考過的問題。

  這令我非常欣慰。如果這本書有更多年輕人願意看,那麼說明我還有一顆不老的心,還和廣大的年輕讀者有一種交流的能力,同時也可以跟他們有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感受。我也希望這本書傳遞的是一種正能量,是一種健康的事業觀,是對理想百折不撓的追求,是每個人在事業拼搏進程中酸甜苦辣的共鳴。

  中新網: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您遇到過哪些困難?寫作共用了多長時間?

  水均益:寫作過程其實比較順暢的,因為這些年那些事,統統都在腦子裡。一提起筆,往事歷歷,就像放電影一樣,一幅幅畫面在眼前流動,多年潛藏的情感也噴涌而出,幾乎是一氣呵成地寫完了這本書。

  我的寫作速度是比較快的,《前沿故事》當年用了兩個月時間寫成,當時是腿受傷在家修養,有大量時間,便閉門不出,一口氣寫完這本書。寫《益往直前》時因為工作相對比較繁忙,隻能用晚上時間來寫,斷斷續續,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寫完后交了初稿,出版社編輯很認真,找了十幾個讀者來試讀,各個年齡、各種職業的讀者都有,就根據他們的閱讀第一反應,對每篇文章打分提意見。然后編輯綜合這些意見,以及對圖書市場的分析,給我提出了非常詳細的修改意見。我再根據這份修改意見,逐字逐句,每章每節,對書稿進行了修改調整。寫初稿隻用了3個月時間,但修改稿件卻用了近8個月時間。可以說,改稿子比較辛苦。

  中新網:我曾看到一份報道,據說您在這本書稿的修改過程中,作了幅度很大的調整,甚至刪掉了一些對您非常重要的文章?一般來說,作者對自己的稿件都會比較堅持,您在修改時有沒有舍不得?

  水均益:編輯對我說,一本好書,應該是作者想表達的,加上讀者想看到的,再加上市場所需求的。我比較認同這個意見。例如,編輯建議我刪除的文章《我的父親》,實際上是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因為寫這本書的初衷之一,也是想獻給父親,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但編輯建議把這篇文章放在即將修訂再版的《前沿故事》裡,因為那本書寫我的家庭、成長比較多,《益往直前》則寫國際採訪事件居多,出於對整本書文風協調的考慮,編輯建議作這樣的調整。

  《益往直前》裡,我還寫了巴以沖突、阿拉法特等故事,但編輯建議,也把這些內容放在新版《前沿故事》裡,因為那本書裡也寫了阿拉法特以前的故事,正好一脈相承地讀到他的結局。

  編輯也根據讀者的反饋意見,讓我增加了一些關於央視的內容,同時,我在修改書稿的過程中,不斷發生的新的採訪,也都及時地增加進書裡。例如2012年12月對英國首相卡梅倫的採訪,當時他帶著100多人的代表團來浩浩蕩蕩訪華,並高調聲稱“英國要做中國在西方的最強支持者”,在書裡,我分析了他說這番話背后的目的。同時,在2014年1月,我在俄羅斯索契冬奧會開幕前訪問普京,普京給了我“驚世一抱”,這擁抱背后的故事,我都寫進了書裡。

  可以說,《益往直前》這本書經過了反復修改增刪,從初稿的60萬字到出版后的30萬字,留下來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干貨”。我曾在首發式上開玩笑說,雖然我姓水,但這本書一點都不“水”,都是發自肺腑的誠意之作。

(責編:劉猛)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水均益 普京 政治主張 政治目的 益往直前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揭秘!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全國最美“校花”掃描第二期--青島篇 (高清)

揭秘!被“踢出”豪門的女星 豪門棄婦現狀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