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11日11:19|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4月11日訊 英國經濟學人網站近日發表了題為《大都市郊區的擴展》的文章。文章稱,從2001年到2011年這十年間,隨著倫敦人口以及房價的增長,人們上下班的路程也變得更長,而推動這一趨勢的原因則是有很多。
全文摘編如下:
倫敦的市長鮑裡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說,他的城市就像是一個“巨型的海底腔腸動物”,它正在吸收來自這個國家其他地方和國外的人才和人們。正是如此。從2001年到2011年,倫敦的人口增長了足足有12%。但這其實低估了倫敦和其他成功的英國城市所具有的吸引力:這些城市不太像是水母,而更像是章魚。
在20世紀80年代,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很少有人會因為上班而出行超過十公裡的距離,而大部分的例外情況則是位於倫敦周圍的“遠郊富人區”。而自那時以來,盡管人口在像是倫敦和曼徹斯特這樣的城市有所增長,但通勤的路程也變得更長了。新的數據顯示,平均的上班旅程距離已經從2001年的13.4公裡,增長到了2011年的15公裡。而中年男士上班的距離在其中則是最長的(見圖表)。
從制造業向服務業的轉移以及雙職工家庭的崛起正在推動這一趨勢。更好的交通也意味著人們可以走得更遠。而盡管大多數的人仍然會乘坐汽車上下班,但乘坐火車的人數也在2001年和2011年之間增長了37%。
另外的一個原因則是英國嚴格的規劃規則,這使得在大城市的邊緣區域建造建筑非常的困難。高需求和有限供給的相結合擁有著預期中的結果:根據一個建筑協會表示,倫敦的房價在過去的一年增長了18.2%,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英國全國9.2%的這一增長比例。因此,通勤者們被迫擁有了更遠的路程。倫敦市長約翰遜的職責范圍還沒有覆蓋到他們,但是這位市長也像他的城市一樣,在權力和野心方面有所增長。
(圖表解析:圖中所表示的是常規的通勤者通勤路程超過10公裡在總人數中所佔的比率。四條線條分別代表2001和2011年的男性以及女性通勤者。下行為通勤者的年齡。數據來源於英國國家數據辦公室)
譯者:張霓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張霓、王棟)
經濟學人,海外網,通勤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