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國際

"棱鏡門"上演人權雙重標准 911改變美國"氣質"【2】

2013年06月14日07:46來源:京華時報字號:

摘要: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說,泄密事件揭示出9·11恐怖襲擊以來,美國情報領域的一個弱點,其罪魁禍首便是針對全球個人情報搜集的激增以及存儲審查和管理這些情報的政府承包商的大量繁衍。

調查顯示民意分化

針對斯諾登曝光秘密項目之舉,美國國內反應分化,多數政界人士給予譴責,認為他的行為觸犯法律,是“叛國者”﹔民間階層不少人士卻把斯諾登視作“愛國者”,認為他揭批政府侵權之舉。

路透社委托民意調查機構益普索開展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接受調查的美國人中,31%認為斯諾登是愛國者,23%視他為叛徒﹔35%認為他不應受到起訴,25%認為他應接受全面法律制裁。

身份曝光后,斯諾登成為多項網絡請願活動的焦點。白宮網站“我們人民”請願欄目一項希望總統貝拉克·奧巴馬赦免斯諾登的請願活動已經收集到6.3萬個簽名。

聯署人數如果超過10萬這一“門檻”,白宮必須正式回應請願要求。

>>歐盟

司法委員致信七問美國

近來,“棱鏡”秘密情報監視項目風波不僅在美國國內愈演愈烈,在歐洲也引發不小震動。歐盟官員表示,美國此舉可能侵害歐洲公民的基本權利,並影響到未來美歐合作。

歐盟司法委員維維亞娜·雷丁10日致信美國司法部長埃裡克·霍爾德稱,“‘棱鏡’這類項目以及授權此類項目所依據的法律可能會給歐盟公民的基本權利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雷丁在信中就“棱鏡”項目提出7個具體問題,並表示“鑒於問題的嚴重性”,希望霍爾德在雙方14日於都柏林會談時做出答復。雷丁的問題包括歐洲公民是否是美國“棱鏡”項目的對象﹔歐洲人是否能夠發現他們的數據被獲取﹔歐洲人是否和美國人獲得類似的對待等。

雷丁提醒霍爾德,歐洲議會可能將根據他的回復來評估跨大西洋關系。由於目前美國和歐洲正在討論啟動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談判,因此媒體猜測,“棱鏡”項目可能會給談判帶來新的困難。

雷丁還批評據信參與“棱鏡”項目的包括谷歌、“臉譜”和蘋果在內的互聯網巨頭,稱由於這些美國公司優先考慮美國法律而非歐盟基本權利,歐洲公民權利可能受到損害。

歐洲議會炮轟“棱鏡”項目

11日,“棱鏡”項目成為歐洲議會全會的辯論主題和議員炮轟的對象。歐洲議會自由黨團主席、比利時前首相伏思達說,美國必須解釋如何使用“棱鏡”項目獲得數據,是否違反歐盟數據保護政策。

由於在數據保護和隱私權方面存在分歧,歐盟和美國之前曾出現過矛盾,但歐盟出於反恐需要,還是做了一些讓步,包括在2010年讓美國獲取歐洲銀行數據、2012年向美國提供跨大西洋航班的乘客信息等。

但這次“棱鏡”項目曝光卻讓不少歐洲官員感到失望。來自英國的歐洲議會議員克洛德·莫拉說,美國此舉顯然破壞了雙方之間的信任,“美國政府必須按照歐盟的標准來處理歐盟公民的數據”。

專家說法

9·11事件改變美國國家“氣質”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介紹,上世紀美國五角大樓文件泄密案時,美國政府曾試圖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文件的發表,但未果。法院判決指出,除非政府可以証明被泄露的文件直接而重大地損害國家利益,否則泄密人無罪。這也是美國一直引以為傲的人權和言論自由。

但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他認為美國整個國家的“氣質”都開始發生變化,政治自由開始收緊,政府、民眾、包括法院在內,全社會都對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因素更加看重。金燦榮說,如果“棱鏡”在9·11之前發生,簡直不可想象,相信全美會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但現在出了這樣的事,好像公眾中也沒什麼太大反應。斯諾登在美國民眾中間的支持率也是一半一半。

分享到:

(責編:牛寧、於海軍)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國際頻道今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