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巴勒斯坦人
大多巴勒斯坦人是皇家馬德裡和巴薩的鐵杆球迷。不久前當兩隊的一場球賽結束后,人流從各個咖啡館涌出來,填滿了拉姆安拉市中心狹窄的街道,他們或揮動著隊旗,或有節奏地摁動汽車喇叭慶祝。這時,突然出現幾個打著橫幅的年輕人,他們攔住一輛輛汽車,在車前使勁晃動標語,上寫:別忘了佔領!
還有一次,巴勒斯坦婦女協會組織美食節,做了一個碩大無比的巴勒斯坦美食“馬夫圖爾”。當美食節在鼓樂聲中拉開帷幕的時候,突然一群年輕人開始鬧場,他們打著標語,喊著口號在美食節外抗議。口號是:別隻顧了享樂,別忘了在以色列監獄正在受苦的斗士。
但是,在往日經常發生游行和沖突的重大紀念日,比如“土地日”“災難日”這樣的日子,卻很難吸引到大批的人參加了。在兩年來的反以游行活動中,參與的人越來越少,有時攝影和攝像記者們的人數反而會超過游行者。
對於政治的冷漠正在這裡蔓延。2012年,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如果不是政府組織大中小學的教師和學生參與,如何制造歡慶的氣氛恐怕讓巴勒斯坦當局頭疼。
“我們對暴力很厭惡,持續近8年的第二次大起義剛結束”,不斷有巴勒斯坦人告訴我。他們說,幾年前,母親們會告訴自己的兒子:去,去扔石頭,去反抗!但現在母親們已經不會這麼做了。“我隻會失去兒子,能得到什麼?生活仍然這麼苦,而官員們各個腦滿肥腸”。
“再說,連生活都很困難,每天就是想著怎麼養活自己和家人。”有巴勒斯坦人這樣說。
但是,對於生活在巴勒斯坦另一塊分割開的土地上的加沙人來說,這不能成為理由。他們說:哼,約旦河西岸的人本來就沒有血性,貪圖享受。而我們就不一樣,如果不是加沙人的奮死抵抗,猶太人定居點能從加沙的土地上撤走嗎?
走在加沙前定居點的路上,加沙人阿布·賈瓦德總是心情舒暢,他說:“這個地方原來猶太人都不允許我們靠近,一靠近他們就開槍的,而現在我們收回來了。”
當一個加沙人來到約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看到距離市中心五百米之外的一個山頭上就是猶太人定居點,他用眼睛估摸了一下距離說:一個火箭彈夠了,或者步槍也能打到。
“哎,如果哈馬斯在這裡,這個定居點早就不在了。”
他的話讓拉姆安拉人聽得目瞪口呆,有人建議他多來約旦河西岸享受一下生活,改變一下在加沙的思維方式。